《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教案与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8-19 09:04:19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教案与赏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⑵ 培养学生运用朴素平淡的语言表达情怀的能力。

⑶ 培养学生能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的内涵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 在诵读中领悟诗歌的意境。

⑵ 掌握诗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 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学习他那种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人格。

⑵ 学会辩证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教学重点】

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学难点】

如何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教学方法】

1、运用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运用点拨法,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带面,以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3、运用讨论法,让学生自己品味诗中运用的情景交融等艺术手法。

4、探究阅读法,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有新意。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期中考作文以“学会放弃”为话题,通过这次作文,我们懂得,取与舍贯穿于人的一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弃,又不断地得到。有一位作家说过,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分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在出仕多年后,毅然地与*彻底决裂,选择归隐田园,这是为什么?他归隐田园之后的生活状况又是怎样?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他的《归园田居》。

二、简介陶渊明,并解题

《归园田居》是一组诗,共五首,歌咏田园生活之乐。写于辞官归隐的次年。此诗为第一首,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叙述了诗人归隐田园后轻松喜悦之情,表达对*生活的厌恶。

三、诵读课文

1、范读正音并提示五言诗朗读节奏(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

2、指名学生朗读,并加以评价。

3、听录音,然后学生自由朗读。

4、全班分成两组进行朗读比赛。

5、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四、讨论鉴赏

1、提问:诗中哪些诗句直接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找出诗眼或关键语句并分析)

明确: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尘网 羁鸟 池鱼

厌恶*生活(樊笼里)

向往田园生活(返自然)

爱丘山 恋旧林 思故渊 归园田

2、提问:哪些诗句描写乡村田园生活?

明确:“方宅十余亩,草屋七八间”等诗句。

3、提问:诗中描绘的田园风光图景有什么特点?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让学生以四人一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

农田 草屋

简朴幽雅

榆柳 桃李

远人村

安详悠闲

墟里烟 (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

狗吠 深巷

宁静和平 闻

鸡鸣 桑树

无尘杂

闲适自在 感

有余闲

总之,这些诗句,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画出了优美画画,有近有远,有声有色,有淡有浓,有活泼有生机,有朴拙自然的趣味。而这一切又与诗人在*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

4、小活动:假如你是某旅游公司的策划或导游,根据本诗你打算怎样向客人推介“乐陶陶农家游”这项服务?

五、探究

如何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要根据整首诗,联系作者的生平、思想、写作背景来发表自己的观点。

1、从当时的社会来看,陶渊明坚持高尚的志趣是一种对黑暗*的反叛,具有积极意义。“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陶渊明辞官归隐是在对污浊的现实社会绝望之后选择的一条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人格、渴望自由的道路,与当时社会的“学而优则仕”是格格不入的。

拓展阅读

1、《 》公开课

》反映诗人清闲的生活,表现了他超不羁的品质和闲愉悦的心境。

学目标:

1、学会在诗意的想象中诗意的朗读诗歌。

2、学习描写景物的艺术手法。

3、体味作者对黑暗*的厌恶之情和对生活的喜爱之情。

4、学习作者诗意的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

学重点:触摸诗人隐藏在诗歌语言和意象之后的诗心。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不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生活的精神。

学难点:培养学生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体味情感来鉴诗歌的能力。

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2分钟)

师导入:“假如同学们高中苦读三年,大学苦读四年,毕业后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去*,有名有利;一是去当农民,平平淡淡,你会怎么选择?(几乎所有学生都会选择*)是啊,*的话,且不说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和人生价值,单是物质生活水平、地位和身份都比农民要高出很多。我们上学不就是不想再当农民,要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吗?古代贫寒人家的学子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只有一条路,就是考取功名然后*。但是*有很多种,有为报效祖国而*,有为满足私利争*,前者官难做,但人品高尚;后者官好做,但遭人唾骂。东晋时期的陶渊明就是前者,但在走了“三十年”(实际十三年)的仕途以后隐了,这是为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寻找答

自由回答 当引导 检查预习

二、鉴步骤

(一)知人论世(3分钟)

活动一:造句:陶渊明是 人?(从思想、性格、朝代、爱好等方面来介绍)并检查预习情况。

当补充:

陶渊明29岁(393)初次出仕,做江州祭酒,不久回家。新五六年后又先后在桓玄、刘裕、刘敬宣幕下做僚佐,时间都不长。至义熙元年(405)八月,出任彭泽县令,在任八士余天,辞官,时年41岁。直至他63岁时去世,再没有出任。据此可发现,是出任还是退隐,青壮年时期的陶渊明在这个问题上多次反复。他之所以三出谋求官职,一是因为家境不好,负担重;二是从小所接受的儒家思想的育,要求他在社会上有所作为。但他天性热爱生活,喜欢读书,不喜欢在世杂务上费心思,加上当时朝廷权臣当道,权豪们一心争权夺利,铲除异已,心致力于清明*。作者在奔波劳累的*生活中倍感不厌倦,强烈渴望闲的乡村生活。从彭泽县令任上的辞官,是他仕途彻底决裂的开始。辞赋《去来兮》和诗歌《》正是创作于转折时期。陶渊明是诗派的开创者,风格平淡自然,语言质朴清新。(小组讨论

小组代表公布答)当补充

(二)诵读感知(5分钟)

活动二:

1、指名学生朗读、点评(以肯定为主)

(指导:字准句清,音正腔圆,把握节奏,语调得体。)

2、听录音,感受名家配乐诵读

3、齐读诗歌

(三)眉目传情(3分钟)

活动三: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好似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能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的意思告诉我们要回到生活,那么它的题眼是什么?这个明示信息下还潜藏着的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明确:“”, 1、从何而?2、为何而?

3、向何处? 4、去如何?

(四)情境复原(25分钟)

活动四:自由诵读,思考上面四个问题,从诗中分别找到这四个问题的答

1、从何而?(2分钟)

误落尘网中,久在樊笼里。 尘网、樊笼:喻*生活。

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生活的厌恶、悔恨。

误落尘网:足见诗人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厌恶。

“三十年”实为“十三年”(29岁-41岁)实际夸大了数字,说明时间之长,痛苦之深。

除此之外,还能明显表达诗人这种厌恶情感的诗句有哪些?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羁鸟、池鱼”:喻自己。

它们均失去最合自己的生长环境,被束缚失去自由,暗示作者在*失去自由。鸟在空中飞,鱼在水中游,最易唤起人们对于自由的向往。“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两个词让人感受到诗人在*中的种种束缚下痛苦不堪,失去生机的形象。本性难变,鸟要回到山林中,鱼要回到江河中,诗人要回到中。

2、为何而?(8分钟)

明确:“,性本爱丘山” :气质,本性。

为何要出仕?

明确:①养家糊口;②从小受儒家思想影响,大济苍生。而在*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但是当时的东晋,**,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于追名逐利,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隐。

这样看来,“”也许是陶渊明隐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不是最关键的原因。请同学们继续寻找文中的信息。(提示:点题的是哪句?)

“守拙”,如何理解?

言外之意:不就不能守拙。“守拙”:守住愚拙,反对机巧圆滑,反对*生活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的不良影响而迷失本心。所以“”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独立和自由。

前八句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在出入、进退选择上的一段经历:

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 思()

2、《·》导学

·》歌颂言地批判了*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下面是《·》的导学,以供阅读。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初中的时候,学习过一篇优美的古代散文《桃花源记》,那么,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呢?(陶渊明)在这篇文章中,他为人们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风淳朴、鸡犬之声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和谐安宁的“世外桃源”,描绘了这样一个理想的社会,理想的生活场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他所写的《》这首诗,去诗人所生活的去看一看,去感受他所追求的那种和谐安宁、闲自在的生活。(板书题目)

二、了解作者

在研读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了解一下作者陶渊明的生平。有哪位同学能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明确:陶渊明,又叫陶潜,东晋末年伟大诗人。曾几次*,又几次辞官,最后一任官职是彭泽县令,但他只做了81天就辞官,直到63岁去世再未出仕*,彻底

他有这样一句名言:“不为五斗米折腰”。他这种不愿在污浊*混迹,想要保持高洁、独善其身的文人情怀对后世文人影响很深,譬如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此一脉相承。也正是因为他生前的这种气节,后人称他为“靖节先生”(板书)。同时,还有人叫他“五柳先生”,这是因为他写了《五柳先生传》一文。

三、学习朗诵

了解了诗人的生平情况,现在就来看看大家的预习情况怎样。

《诗经》中的典型句式一般是四言,朗读节奏是什么?(“二二”节拍)而这首诗是几言句式?(五言)所以,它的朗读节奏是“二三”节拍。好,今天早上我们已经听过名家的朗读了。现在请一位同学试着模仿,来诵读这首诗。请注意:要读准字音,把握诗歌节奏、停顿,读出情感。有谁能自告奋勇地读一读呢?(生读)

同学们,刚才他读的怎么样?是不是读出了情感呢?(生答)

(学生点评完后师总结)所以今后大家朗诵诗歌时一定要注意节奏的停顿变化,读出诗歌中所蕴涵的情感,真正做到声情并茂。

值得注意的是以下几个字的读音:

羁(jī)鸟恋旧林:羁——马笼头,羁鸟,笼中鸟。

守拙(zhuō):拙——笨拙,守拙,在这首诗中,是爱丘山,固守住节操,不随波逐流的意思。

暧(ài)暧远人村:暧暧——就是昏暗,模糊,光线暗淡的意思。那么,大家猜猜这大概是什么时候呢?(傍晚,黄昏,夕阳西下时)

久在樊(fán)笼里:樊笼——比喻*生活。如此比喻,可见作者对*的厌恶!

四、疏通诗意

(1)好,下面请同学们同桌之间相互合作,解决其它的疑难字词,疏通这首诗的大意。

(2)同学们还有不理解的字词吗,请提出来。(生问)那么谁能够帮助解答这个问题呢?咱们有惑就需要解惑。(生答)

(3)这首诗比较简单,容易理解,一些重要的字词意思请同学们再熟悉熟悉,给大家一分钟时间。

五、分内容

刚才我们一起理解了整首诗的大意,现在请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首诗主要是围绕题目中的哪个字而写的呢?()那么,本诗围绕这个“”字又主要写了“”的什么内容?

明确:的原因,从何而向何处,以及后的生活。

问:那的原因是什么呢?

明确:厌恶*,喜爱

问:哪些诗句说明了诗人的这种态度呢?请找出来。

明确:“,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反自然。”

又问:可是这些诗句中并没有出现*、两个词呀,那么我们该如何来理解呢?

明确:尘网、樊笼喻指*,旧林、故渊喻指,羁鸟、池鱼喻指*中人。

“羁鸟”,是笼中的鸟,“池鱼”是养在池塘中的鱼。

问:这二者的共同特点是什么?(都失去了自由,受到束缚)那么这反映了诗人身在*时是一种什么感受呢?(没有自由,痛苦不堪)

六、鉴语言

(1)诗人身在*是这样的感受,他后又是什么感受呢?他所生活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描写描写生活情景的诗句。

明确:“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尘杂,虚室有余闲。”

(2)我们一起将这些诗句朗诵出来。(师生齐读)

(3)这里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呢?(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4)这种农村生活景象都是最常见的,十分普通,可是在诗人笔下怎么就显得这么的美丽呢?请大家鉴这些诗句的美感,深深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情感。(学生答,师引导、补充)

明确:a.“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十余”、“八九”,这两个约数,显示出主人的生活应该是十分简朴的,表达出诗人对这种生活有一种满足感。

b.“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春天,榆树柳树浓荫覆地,夏天,桃花李花互相争艳,弄姿堂前,素淡绚丽交相成趣。尤其是“荫”和“罗”两个动词的使用,更让人体会到它们几乎是含情有意的,是一幅色彩纷呈的图画。

c.“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你看那暮霭中隐约可见的远处村庄,还有那轻柔漂浮在村落上空的炊烟,是不是有着浓浓的乡村气息啊?画面一下由前四句近景拉到远景,犹如电影镜头一样慢慢拉开,充满农家风味的草屋也融入到这深远的背景之中,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同时,“暧暧”、“依依”都是叠音词,又使诗歌具有了一种音美。

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这使画面一下子活了起来,诗人不写虫吟鸟唱,不写人,却写了极为平常的鸡鸣狗吠,写了人们生活的环境。狗在幽深的巷子中吠叫,鸡在桑树的顶端打鸣,这完全是一个束、自由自在的世界,让我们不禁想到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必定是怡然自得、幸福快乐的。同时,狗吠、鸡鸣虽写动,诉诸于听觉形象,却分明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幽静,正是这种“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动衬静的写法,不会让你感觉到喧嚣和烦躁,营造出的是一个和谐、安宁的意境。

e.“户庭尘杂,虚室有余闲。”

写出了生活之乐,反映了诗人闲自在的心情。“尘杂”是说没有*上乱糟糟的事情,看不到令人厌恶的“*现形记”。“有余闲”是说可以不必*场上的那些客套应酬之事,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来读书吟诗。这一一有,正是诗人求之不得的生活方式和理想境界。

这是多么安宁和谐的生活啊,现在同学们再次深情朗诵描写生活情景的诗句,认真地去感受这生活所带来的情趣。(生读)

(5)我们一起鉴了这首诗的语言,现在就请同学们再回忆以前学过的陶渊明的诗篇,说说他的诗歌的艺术风格及特点。(生答,师及时引导)

明确:语言朴实如话,意境清幽恬淡,感情真挚自然。(板书)

补充:由于他的这种诗风在当时独树一帜,开创了诗一派,为我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到唐代又发展为一个顶峰,形成了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诗派,所以陶渊明被后人称为“山水诗派始祖”(板书)。另外,由于他的的追求为后世失意文人提供了一个精神宿,因次又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板书)。

七、拓展延伸

(1)那么你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陶渊明选择放弃*、的生活方式怎么看呢?请大家各抒己见,发表你的见解。给大家两分钟的讨论时间。

明确:陶渊明选择放弃*、的生活方式是因为他生活在一个社会黑暗、**的时代,他这种不愿同流合污,想要保持高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精神品质是值得我们后人尊敬的,是有其时代意义的。

(2)下面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个问题:在当今社会,也有人远离喧嚣的都市,选择隐的生活方式,你又怎么评价呢?

明确:在当今社会,有些人选择隐的生活方式,这是由一个人的性情所决定的,或许是因为他们在都市间找寻不到精神世界的宁静,渴望于山水中寻得一种心灵的和谐。也有人是以一种积极入世、兼济天下的态度面对人生,希望干出一番大事业,成就辉煌。当然,第二种选择于当前来说,这是一种主流意识。但是我们对每一种选择都不能够否定,因为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所喜爱的生活方式,只要这种选择对社会害,我们都应该尊重,不该去干涉。

八、课堂作业:

最后,就请同学们再次来体会陶渊明之后的乐趣,自由地朗诵这首诗《》。这首诗通易懂,最好能够做到当堂背诵。

拓展阅读:课文

诗主要是以追悔开始,以庆幸结束,追悔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痛苦,庆幸自己终“”、复“返自然”的惬意欢欣,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的厌恶,对山林隐生活的限向往怡然陶醉。

,性本爱丘山。”所谓“非是逢迎世、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那种本领,这是诗人从来就未曾学会的东西。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共通之处,所以 “爱丘山”。前二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世不合的性格,看破*后,执意离开,对*黑暗的不满和绝望。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却终于辞官的根本原因。

3、《·》原文

·》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的厌恶,对山林隐生活的限向往怡然陶醉。

作者:陶渊明

误落尘网中⑵,一去三十年。

羁鸟⑶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⑷。

开荒南野际⑸,守拙⑹。

方宅十余亩⑺,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⑻,桃李罗堂前⑼。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⑽。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⑾。

户庭尘杂⑿,虚室有余闲⒀。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⒁。

【注释】

1:指年时代。

1应世:情调、风度。

2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这里指仕途。

3羁鸟:笼中之鸟。池鱼:池塘之鱼。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

4南野:一本作南亩。际:间。

5守拙:守正不阿。潘岳《闲赋序》有“*”“拙官”二词,*即善于钻营,拙官即一些守正不阿的人。守拙的含义即守正不阿。

6方:读作“旁”。这句是说住宅周围有土地十余亩。

7荫:荫蔽。

8罗:罗列。

9暧暧:暗淡的样子。

10依:轻柔的样子。墟里:村落。

11这两句全是化用汉乐府《鸡鸣》篇的“鸡鸣高树颠,犬吠深宫中”之意。

12户庭:门庭。尘杂:尘杂事。

13虚室:闲静的屋子。余闲:闲暇。

14樊:栅栏。樊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仕途。返自然:指。这两句是说自己像笼中的鸟一样,重返大自然,获得自由。

【翻译】

从小没有投合世的气质,性格本来爱好山野。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三十年。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扬。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门庭里没有世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第一首诗主要是以追悔开始,以庆幸结束,追悔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痛苦,庆幸自己终“”、复“返自然”的惬意欢欣,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的厌恶,对山林隐生活的限向往怡然陶醉。

,性本爱丘山。”所谓“非是逢迎世、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那种本领,这是诗人从来就未曾学会的东西。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共通之处,所以“爱丘山”。前二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世不合的性格,看破*后,执意离开,对*黑暗的不满和绝望。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却终于辞官的根本原因。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人生常不得已。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选择;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欲在社会中寻求成功的知识分子,也必须进入社会的权力组织;便是为了供养家小、维持较舒的日常生活,也需要*。所以不能不违逆自己的“”和“性”,奔波于*。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聊的世之网。“一去三十年”,当是“十三年”之误。从陶渊明开始*到最终隐,正好是十三年。这一句看来不过是平实的纪述,但仔细体味,却有深意。诗人对,就像对一位情谊深厚的老朋友似地叹息道:“呵,这一别就是十三年了!”心中限感慨,限眷恋,但写来仍是隐藏不露。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虽是“误入尘网”,却是情性未移。这两句集中描写*时的心情,从上文转接下来,语气顺畅,毫阻隔。因为连用两个相似的比喻,又是对仗句式,便强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

“开荒南野际,守拙”,“守拙”回应“”——因为不懂得钻营取巧,不如抱守自己的愚拙,须勉强混迹于世;“”回应“性本爱丘山”——既有此天性,便循此天性,使这人生自然舒展,得其所好。开始所写的冲突,在这里得到了解决。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但虽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绚丽交掩成趣。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暧暧,是模糊不清的样子,村落相隔很远,所以显得模糊,就像国画家画远景时,往往也是淡淡勾上几笔水墨一样。依依,形容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这两句所描写的景致,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下子将这幅美好的画活起来了。这二句套用汉乐府《鸡鸣》“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而稍加变化。但诗人绝用典炫博的意思,不过是信手拈来。他不写虫吟鸟唱,却写了极为平常的鸡鸣狗吠,因为这鸡犬之声相闻,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隐隐之中,是否也渗透了《老子》所谓“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社会观念,那也难说。单从诗境本身来看,这二笔是不可缺的。它恰当地表现出农村的生活气息,又丝毫不破坏那一片和平的意境,不会让你感到喧嚣和烦躁。以此比较王籍的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那种为人传诵的所谓“以动写静”的笔法,未免太强调、太吃力。

“户庭尘杂,虚室有余闲。”尘杂是指尘杂事,虚室就是静室。既是*,总不免有许多自己不愿干的蠢事,许多聊应酬吧。如今可是全都摆脱了,在虚静的所里生活得很悠闲。不过,最令作者愉快的,倒不在这悠闲,而在于从此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环境,又是指顺本性、所扭曲的生活。这两句再次同开头“,性本爱丘山”相呼应,同时又是点题之笔,揭示出《》的主旨。但这一呼应点题,丝毫不觉勉强。全诗从对*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风光的美好动人,新生活的愉快,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这样的结尾,既是用笔精细,又是顺理成章。

这首诗最突出的是写景———描写风光运用白描手法远近景相交,有声有色;其次,诗中多处运用对偶句,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还有对比手法的运用,将“尘网”“樊笼””对比,从而突出诗人对*的厌恶、对自然的热爱;再有语言明白清新,几如白话,质朴华。总之,陶渊明的这首诗不论是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色彩上都令心静如水之君不折服。

点击查看更多《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教案与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1th.cn/articles/56624.html

热门阅读

  1. 宽容是金美文
  2. 参观消防队总结范文
  3. 团结的演讲稿精编
  4.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卡罗纳》教学设计
  5. 初一英语暑期学习计划
  6. 圆的体积教学反思范文
  7. 五一的无奈初中作文
  8. 二年级下册语文《闪光的金子》教案
  9. 《会说话的红色》教学反思范文
  10. 建筑试验员述职范文
  11. 2018家庭春节大门对联四字
  12. 新年祝福语贺词短信大全
  13. 201七夕情人节幽默祝福语
  14. 文天祥的故事作文400
  15. 有关售后服务承诺书范本
  16. 骑鹅旅行记好词好句
  17. 光棍节搞笑祝福语26条
  18. 跟月亮有关诗句
  19. 迟子建语录大全
  20. 爱春秋抒情散文
  21. 农村丧事对联
  22.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翻译赏析
  23. 雨中情优美散文
  24. 八一建军节祝福诗歌201
  25. 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法的实践能力管理论文
  26. 201年端午节祝福语
  27. 穷人教学设计优秀范文
  28. 教师本人述职报告
  29. 纪念伏尔泰逝世教案
  30. 201年世界清洁地球日祝福语
  31. 搞笑新春祝福语
  32. 快乐寒假主题手抄报文字
  33. 总结201展望2018优秀作文
  34. 许你我无憾诗歌
  35. 工商联秘书长竞职的演讲稿
  36. 过障碍教案及反思
  37. 优美情诗句子
  38. 春节趣事优秀作文50字
  39. 鹧鸪天原文翻译及赏析
  40. 喜欢一个人散文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