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节选赏析及经典故事
【原文】
首孝弟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注释】
首:首先、最先。
孝弟:孝,孝顺父母;弟,恭敬兄长。
次:接下来、其次。
见闻:眼见与耳闻,指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数:数目或数字。
文:文学。
【语译】
一个人必须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首先要孝顺父母、恭敬兄长,其次要学习各种常识,并且要了解基本的算术及认识文字,才能够研读古人的文章。
天的万物得计算,都是从一开始,一到十是最基本的数字,接着还有十到百,百到千,千到万,一直变化下去,没有止尽的时候。
一个人无论是要完成一件事,或是求取更高的学问,都应该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的去做,才能有好的成绩,千万不要学明朝的吴同喔!小朋友看了后面的故事,就知道原因了。
吴同是明朝人,从小便跟着泥匠师傅学功夫,但是吴同是个很懒惰的人,每次师傅交代他的事,总是一拖再拖,然后草率的完成。
他一心盼望自己的手艺能象师傅一样好,可是又不肯从最基本的手艺慢慢练习,所以学了几年,还是盖不了一间房子。这天,师傅决定考考他,便要他在一星期之内盖好一间房子。
吴同心想,这实在太容易了,只要把从师傅那里偷偷学来的技术用上就可以了,于是,不到三天,吴同果真盖好了一间房子。
第四天时,突然来了一场暴风雨,使得吴同盖的房间顿时倒塌成一滩烂泥。还没有让师傅看过,自己盖的房子就这么,没有了,吴同心里既懊恼,又羞愧,从此,他下定决心要循序渐进的把盖房子的工夫学好,不再好高骛远了。
拓展阅读
1、2022经典三年级课外寓言故事
三国时候,魏王曹操有个小儿子,名字叫作曹冲。曹冲自幼聪明伶俐、智慧过人,深得曹操的宠爱。曹冲做事爱开动脑筋、勤于思考,才只有五六岁的年纪,就可以想出办法来解决一些连大人都束手无策的问题。
有一天,吴王孙权派人给曹操送来了一头大象作为礼物。北方是没有大象的,曹操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庞然大物,心下很是好奇,就问送大象来的人说:“这头大象究竟有多重呢?”来人回答:“鄙国从来没有称过大象,也没有办法称,所以不知道大象有多重。早就听说魏王才略过人,手下谋士众多,个个都智慧超群,请您想个办法称称大象的重量,也让我等领教一下北方大国的风范。”
曹操顿时明白这是孙权给他出的一道难题,他可*不能丢这个面子,让国威受损。于是他召集群臣,传令下去:能称出大象的重量的人,重重有赏。大家都绞尽了脑汁,苦苦思索。有人说要做一杆大秆,曹操反驳说就是做出来了,也没有人能提得动啊。有人说要把大象锯成一块块地零称,曹操斥责说怎么可能把吴国送的礼物毁坏成这样呢。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就是没人想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
就在大伙儿都一筹莫展之际,小曹冲忽然走到曹操身边说道:“父王别着急,我有办法,我们可以先把大象牵到船上,在船帮齐水处作个记号,再将大象牵走,把石头运到船上去,一直到船到达先前作的记号为止,这时石头的重量就和大象的重量相等了。然后,我们再把石头分别称一称,把这些重量加起来,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吗?”
曹操听了大喜,众人也对曹冲的聪慧赞叹不已。就这样,大象的重量终于被称出来了。
两千多年前,幼小的曹冲就有这样惊人的智慧,怎不叫人称赞。这个故事启发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事要多动脑筋,经常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使人变得越来越聪明。
2、经典搞笑故事大全精选
皮格那家公司的老板卷款跑了,债主们封堵了公司的大门,皮格失业了。
一天,皮格的小区来了个卖桃子的,在皮格家不远的地方吆喝着卖桃。他的桃子又大又好,要四块钱一斤。肖兰看见人家买桃嘴馋了,忍了一会儿没忍住,就给了皮格二十块钱,让他去买五斤。皮格本来懒得去,可是他突然灵机一动:自己家住一楼,又有个小后院,何不利用起来批发些水果来卖呢?他抱着取经的念头,接过钱兴奋地去了。
皮格到了卖桃的跟前,发现桃子只剩下最后一筐了,而且还被一个蹲在地上的胖子抱在怀里,死活不撒手。皮格上前问怎么回事,卖桃子的指了指胖子手里的一张百元大钞,无奈地告诉他:桃子一筐三十斤,得一百二十块钱,可是这个胖子非要拿一百块钱买,不卖不行。
皮格仔细观察了一下,胖子很年轻,好像有点傻乎乎的样子,他非要拿一百块钱买三十斤桃子,卖桃子的舍不得卖,两人就这样僵持着呢。
卖桃子的见了皮格,恭维起来,说是一看皮格就是做领导的,一定有办法帮忙解决。皮格咳嗽一声,摆摆手,其实心里很受用。皮格想了想,从兜里掏出肖兰给他的二十块钱,自作主张地抽出胖子手里的一百块,一起给了卖桃子的,笑着说:“这样,总可以了吧?”卖桃子的接过钱,勉强算是答应了。
胖子见状,抱着桃子就要走,皮格连忙一把拦住他说:“喂,给我留一个啊,我只要一个,让我挑个大的。”皮格从筐子里挑了个最大的,挥挥手让胖子走了。
胖子抱着一筐桃,开心地咧着大嘴,很快就没影了。卖桃子的看胖子走远了,转脸对皮格说:“领导大哥,其实我那筐桃能卖更多钱呢,看你领导大哥面子,我吃点亏算了,就当真心交了你这个领导朋友。”卖桃子的说完,麻利地收拾收拾,也走了。
剩下皮格一人,手里捧着那个大桃子,这会儿才突然回过味儿来:二十块钱就买了一个桃子,待会儿怎么给老婆肖兰交代呢?转念一想:二十块钱,就轻松解决了卖桃子的、买桃子的难题,解决了一个复杂的突发性群体事件,物超所值,多大的智慧啊!
皮格回到家,把买桃的经过一说,肖兰一听二十块钱就买来一个桃子,气坏了,一脚把皮格踢了出来,罚他站在门外反省。
皮格尴尬地站在门外,突然,他看到那个卖桃子的“真心朋友”急匆匆地朝他走来了。
卖桃子的一见皮格就好奇地问:“领导大哥,你站在门外干啥?像罚站似的。”皮格一挥手,装模作样地说:“屋里地方相对还是比较狭小,思考的空间不大,不利于思路的拓展发挥。”皮格以为卖桃子的不好意思收他的二十块钱,实在过意不去,就跑回来还他的,于是问道:“你跑回来干什么?给我送钱的吗?”
卖桃子的憨厚地一笑,说:“领导大哥,我看你既不像贪官污吏,也不像土豪劣绅,这个时候买桃,倒像是没有工作闲在家里的呀,我琢磨着,就想给领导大哥一个挣钱的机会。”
卖桃子的告诉皮格:自己叫陈波,别人都叫他三皮,家里有几十亩桃园,全是这种优质的大桃子。桃子品种名叫“霞升”,一个就有一斤多重,营养丰富、口感爽甜,经常食用不仅能美容养颜,还能延年益寿呢。
三皮说到这儿,叹了口气说,这么好的桃子,批发商上门收购,开价最多每斤九毛钱,这样的话,扣除各项成本,还得倒贴不少钱。自己亲自出来卖,每斤四块钱,能挣点钱,可是工夫搭不起。他今天遇到皮格这个实诚人,又有闲工夫,就想着和皮格合作,他每天把桃子送过来,两块钱一斤给皮格,让皮格批发零售,卖个三块四块的,这样双方都能得点小利。
皮格一听,喜出望外,说自己家住一楼,有个小后院,正好可以做仓储用。自己的媳妇肖兰,在单位就是个会计,平常也爱好算账,这两天正筹划着做点水果生意呢。
两人正说得热乎,冷不丁一个彪悍的中年妇女冲了过来,一边走一边高声叫骂着:“奸商,坏种,缺德,你们黑不黑心?”皮格一看,赶忙走上前问道:“大嫂,怎么了?谁缺德?”
大嫂三步两步冲过来,指着皮格的鼻子痛骂道:“装什么装?骂的就是你!”大嫂气愤难平,对围过来看热闹的邻居说:“我都问清楚了,就是你们俩合伙欺负我那孩子,还强行夺走我孩子的一百块钱,就给了半筐桃子。”说着,她招呼身后的孩子过来。果然,是那个买桃的胖子,胖子躲躲闪闪不愿意上前,被他妈使劲扇了两巴掌,这才慢慢走了过来。
大嫂指着筐里的桃子问三皮:“我知道你们的桃子四块钱一斤,一百块钱应该多少斤?这筐里的桃子我称过了,才二十斤出头,有这么欺负人的吗?”不明真相的邻居们议论纷纷,弄得皮格和三皮哭笑不得。
皮格冲大家摆摆手,走到那半筐桃子前,蹲下来问胖子:“小兄弟,桃子好吃吗?”
胖子笑了,开心地回答说:“好吃,真好吃。”皮格接着问:“兄弟,你吃了几个呀?”胖子想了想,扳了几个手指头,犹豫地说:“一个,吃了一个。”
大嫂讥笑皮格说:“听到了吗?我孩子吃了一个桃,一个桃有多重,不会有好几斤吧?”皮格傻眼了,摇摇头说:“这不可能,他不会只吃了一个桃。”
三皮这时插话说:“大嫂,我这筐桃足足有三十斤,我在家都一筐一筐称过的。这个小兄弟非要一百块钱买走,没办法,这个皮格兄弟自己添了二十块钱,只拿了一个桃子,剩下的有二十九斤桃,你儿子全拿走了。”
大嫂轻蔑地看了他们一眼,反问道:“你们的意思,是我儿子自己一口气吃了九斤桃子,是这样吗?你们俩谁给我吃九斤桃看看,不撑得*?”
话没说完,就听胖子在旁边“哇哇”地*起来,大嫂惊呆了,难以置信地说:“儿子,这是食物中毒还是咋的?你不会是真的吃了九斤桃吧?”
皮格不计前嫌,一边掏出手机准备打120,一边对大嫂说:“不管是啥原因,先送到医院再说吧。”三皮跟大嫂、皮格商量说:“咱别等120了,就用我的车送胖兄弟去医院吧?这样还快些。”
到了医院,经过检查,果然是因为胖子吃了太多的桃子,医生证实他吃了大约十斤的样子,B超显示胃撑得实在太大了。经过*,胖子没事了。
回去的路上,大嫂先向皮格、三皮道了歉,接着又责问胖儿子怎么吃那么多,胖子说桃子太好吃了,大嫂怒喝道:“你这个没出息的,一个桃子能有多好吃?”胖子说:“好吃*,好吃*!我还要吃,还要吃!”
皮格开水果店的手续还没办齐全,微博、微信朋友圈已经把这个笑话传遍了,都说皮格卖的“霞升”桃子,好吃得能撑*,好吃得撑死也要吃。其实,更吸引人的,是皮格、三皮两人大度*怀。已经有好多人来预约了,想要买这种好吃得差点撑*的桃子,特别是胖子的妈妈,已经让胖子来问好几回了。也有水果批发商主动找到皮格,愿意为他提供四季鲜果,全力支持他的水果店。
眼看自己的水果事业就要起步,皮格踌躇满志,他得意地问媳妇肖兰:“二十块钱就买一个桃子,我皮格是不是*?”
导读:北宋1120xx年间,来自北方的女真族攻占当时北宋首都汴京(今**省开封市),掳走北宋皇帝宋钦宗和太上皇宋徽宗,及几乎全部的皇族、后妃、官吏及逾十万首都平民的重大战争及灾难。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极为懦弱的一个朝代。
在社会中穿梭忙碌的人们,身上一定要需要两种最重要的东西,一种是知识,而另一种是道德。如果说知识是进入社会,贡献社会的法宝,那么,道德就是立足于社会的身份证。没有道德,就不能在社会中生存。
一本语文书的故事1都放学了,赵薇跟她的妈妈还在教室里不回家,赵薇还在那哭鼻子。我纳闷了,我没留赵薇下来啊,她怎么放学那么久还不回去呢。走过去问了一下,原来是语文书不见了。
3、经典搞笑故事大全精选
越狱潜逃犯称收电费的闯入我家。他用刀子胁迫我,把我捆在椅子上,然后迫不及待地走向抖成一团的我的妻子。
我大叫:“别碰她!”
他说:“我想让她给我做点吃的。”
我说:“家里的饭都是我做的。”
那人不信,坚持让妻子做,妻子战战兢兢地进了厨房。“叮叮当当”一阵忙活,总算弄了两个菜。一个炒扁豆,一个黄花菜炒肉。妻子把菜端到茶几上,又盛了一碗饭。
逃犯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看他那下作样,我想提醒他一句,想想还是把话咽了回去。
逃犯很快就把两盘菜、半锅饭给消灭了,打着饱嗝,很满意地说:“我走啦,不许报警啊!”
妻子发着颤音说:“不报警、放心,不报警……”
逃犯闪身出门,妻子赶紧将门锁死,然后把我的绑绳给松开。
“我们该怎么办?”妻子问。
“报警啊!”
“那个人已经逃跑了,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看……”妻子有些犹豫。
“他跑不了,今晚他一定在医院里。”
我开始拨打110。
“你怎么知道的?”妻子瞪大眼睛疑惑地问我。
“你的扁豆根本就没炒熟,黄花菜没焯水吧?他吃那么多不中毒才怪呢!”
妻子感到有些后怕,依偎在我的肩头一声不吭。
第二天一早,我们接到派出所打来的电话,让我们去指认犯罪嫌疑人。果然是他。他又拉又吐折腾了一宿,脸色蜡黄,明显消瘦了一圈。
后来,妻子就成了“智擒逃犯”的大英雄了。我家的“英雄”总能找出一百个理由不进厨房。
4、经典搞笑故事大全精选
一天,唐僧对三个徒弟说:“为师接到天庭的通知,鉴于取经队人浮于事,浪费严重,为节约开支,必须进行机构*,精简百分之二十五的人员。按照这个比例,刚好是精简一个人。大家议一议,看精简谁最合适。”
孙悟空说:“我看精简八戒最合适,他不但干活少,还贪吃贪睡。”
猪八戒嘟囔说:“我是多吃一点、多睡点,可从来没误过赶路,除妖的时候还出过大力气。师父,您可不能无缘无故让我下岗啊!”
唐僧不愿大家闹矛盾,就安慰猪八戒说:“出家人以慈悲为怀,为师岂能让你无故下岗?”
唐僧瞧一瞧沙僧,希望他主动承担这个精简名额,沙僧却说:“师父,我是您最老实的弟子,犯的错误也最少,您不至于让我下岗吧?”
唐僧只好苦笑说:“为师知道。”
精简谁呢?唐僧犹豫不决。猪八戒凑过来说:“猴哥犯的错误最多,不如把他精简掉算了。”
孙悟空说:“我几时犯过错误?”
猪八戒说:“你头上的紧箍咒被师傅念过多少次了?你不犯错误?难道是师父犯错误,乱念你的咒?”
在这节骨眼上,孙悟空哪里敢得罪师傅,不得不软下来说:“就算我犯错误最多,可我立功也最多呀,将功抵过已经绰绰有余了。”
唐僧说:“罢了罢了,让为师好好想一个晚上再说。”
唐僧整整想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对孙悟空说:“悟空,为师决定让你提前退休。”
孙悟空问:“为什么让我退休,不让八戒和沙师弟退休?”
唐僧说:“你是我的大徒弟,工龄最长,你不退休谁退休?”
孙悟空说:“可我还是壮年,正是大显身手的时候呀!”
唐僧说:“为师考虑到了,所以提你三级工资,也算不亏待你了。”
不干活还能多拿钱,孙悟空万万想不到有这种美事,就爽快地说:“既然如此,那我就提前退休吧。”他乐得回花果山享清福。
孙悟空退休后,唐僧骑上白龙马,领着猪八戒和沙僧,继续往西天取经。一日,正走在大路上,半地冒出一股黑烟,黑烟立刻变成一个妖怪,拦在路中间,不让他们过去。这个妖怪瘦不拉叽的,也没多大本事,但比猪八戒和沙僧厉害。只斗了几个回合,猪八戒和沙僧就败下阵来。唐僧赶紧叫猪八戒去花果山请孙悟空。
孙悟空赶来时,唐僧已经被妖怪抓到山洞里去,沙僧在洞口徒劳地敲打石壁,把喉咙都喊哑了。
孙悟空说:“沙师弟,让开,看俺老孙的。”他化作一缕青烟,钻进山洞,不到一顿饭的工夫,就把唐僧救出来了。
唐僧重获自由后,痛定思痛,决定用双份工资返聘孙悟空继续随队去西天取经,专门负责除妖开路。报告打到天庭,玉皇大帝居然批准了。这样,孙悟空就领到了三份工资,取经队的开支自然也比精简机构前大得多。
猪八戒嘟囔说:“师父,猴哥又回来,那咱这机构不是没精简吗?”
唐僧说:“怎么没精简?悟空现在是编外人员,不占编制名额。在职人员由四个减少到三个,刚好精简了百分之二十五。”
5、父亲节故事精选:父亲只认得你的名字
父亲是个老实的农民,另外,他还是个标准的文盲。
上过大学之后,生活习惯和观念上我和父亲如同进入了两个世界,我们无法交流。偶尔回家一次,我知道工作上的事情说了他也不懂,干脆就不说,以沉默代替。沉默了好久,父亲总偷偷地抬头慌乱地从他吐出的浓烟中看我一眼,但眼神中充满了对我的怯意。我受不了这种气氛,便立刻走出去,留他一个人在那里咳嗽抽烟。
但一到村里的人群中,父亲立刻像换了一个人,嘴里的话滔滔不绝,从闷葫芦一下子过度到话溜子!我想父亲本身就是不愿意同我说话的,就像我怕他听不懂一样,他知道我不爱听。
但有一次,我听村里人说,他好多次向别人提起多么希望他和儿子坐在一起,摆几个小菜,倒上两杯酒,像电视里的一样两人说说话!我一听就笑了,那你为啥一见我就没话了呢?
我业余时间写的小稿子经常发在本地的报纸上,不过这些父亲肯定不知道,因为我知道他是文盲,对文字天生不感兴趣。
有一天晚上,父亲突然打通了我的电话,接通了电话,听筒里父亲却是一阵沉默,我焦急地问怎么了,连问了几遍,他都不说话。到最后,他才吞吞吐吐说了一句:“小鹏,你……你回来一趟吧!”父亲撂了电话。
第二天快晌午我赶回了家,母亲已经摆了一桌子好菜,和父亲端端地坐在桌子前。见我回来,母亲拉住我慌忙说:“小鹏,今天是你爹的生日,老东西不知道咋了,说从今年开始要你给他过生日哩!而且,今天,你爹还特意给你准备了一样东西哩,他说你一准喜欢!”我看父亲,他正小孩子似的红着脸笑呢!紧接着开始吃饭,父亲依旧不说话,不过酒倒喝了不少。我心里想着他要送我的东西,不时地用眼神提示他。他却故意装做看不见,直到把饭吃完。
吃了饭,父亲到里屋捧出来一本毛边的“书”说,这就是给我的东西。我接过来,那是用旧牛皮纸裁成用棉线缝成的一本书,封面上用铅笔歪歪扭扭写着“冯海鹏”三个字,一看就是照着样子一画一画搬上去的。一翻书页,我的眼眶潮湿了!里面竟整整齐齐地贴着我在本地报纸上发的小文章!我再看父亲,他盯着我的眼神又慌忙转移到了别处,只小声说:“喜欢吗?”“喜欢!爹,你……咋收集的呀?”母亲接过话替父亲说:“你爹听村里人说你在报上写了文章,高兴得不得了,到村长家找了大堆旧报纸,连夜爬在那里找!然后裁下来贴上去的!”“可是,我爹他不识字啊?”“咋不识字?你爹认识三个字了,还会写呢,是你爹认识你的名儿呀!”
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1th.cn/articles/3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