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读后感1000字左右

发布时间: 2025-08-28 11:44:32

《沁园春长沙》读后感1000字左右

《沁园春·长沙》是*于1925年晚秋所写,抒写出**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下面是《沁园春长沙》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篇一

这首词写于1925年深秋。大约是在***离开湖南前往当时**活动的中心广州时所写的。***从1911至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活动。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辛亥**、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五四运动、中国**成立等,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峙的一座又一座峥嵘的高峰。

古往今来,凡志趣超群、报负高远之士,常常览物抒情,慷慨言志。特别是在簦高放眼天地之间时,长时间积蕴的关于生活的艰辛、社会的忧患、天地之巨变等方面的感触,就找到了最佳的突破口,或诵于口头,或泻于笔端。如曹操之『短歌行』,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陈子昂簦上幽州台,万端感慨化成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名句;杜甫簦高吟唱“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叹时运之不济、人生之短促。这类名篇佳作举不胜举。*创作的这首词,与古人的佳作相比,境界梗为开阔,气势梗为恢宏,哲理梗为厚重,达到了美与力的最佳融合。词的上段,勾勒出无比壮美、充满生气的秋天图画。首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好似猛地推出的电影特写镜头:我站在橘子洲头,身躯被清寒凝重的氛围所笼罩,脚下是向北流去的湘江。既点明了时节、地点和环境,又为下文的描写作了非常自然的垫铺。

后面的词句由“看”字领起,连贯直下,一气呵成。远望:万山红遍;近看:漫江碧透;仰视:鹰击长空;俯察:鱼翔浅底。远近高低,全收眼底。

这是一幅充满了强烈动感、强劲力度、浓烈色彩的立体的秋色图。这是主客观的统一,更是独抒性灵的个性色彩的浓重铺染!一“争”一“击”一“翔”,充盈着剧变之动、拼搏之力。眩目的秋色也化静为动,透视着顽强的生命动力。首先是程度之深,:山红是“红遍”,江碧是“碧透”;其次是数量之多:山以万计,林以层数,舸以百论;第三是情绪之烈:红绿两种颜色争辉,船只竞相前进,鹰与鹰较量,甚至连水里的鱼也要与雄鹰比试。当然,这是词人将自己的激情注入万物,使笔下的景物染上了作者的个性色彩。特别是“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句,化实为虚,兼类而及,将意境升华为深邃莫测却又生生不息的宇宙意识,闪射出哲理的光辉。文人对四季的变演极为敏感,但各人对同一自然现象观察的角度、观察的方式等等都千差万别,因此所发出的感慨也不一样。历代文人对秋的描写大多是悲秋、伤秋的意蕴,唯独刘禹锡的《秋词二首》唱出了新意:“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然而相形之下,*这首词更其壮美,更其阔大。他不仅状写了秋色秋韵,更揭示了秋力求魂-到底是伟人。纵观全词就足以看出*学古不泥古,继承更超越的禀赋和情怀。走笔至此,词人的笔陡一转弯,化景物为情思;“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个问题你想过吗?他想过吗?其他的伟人想过吗?没有。但*想了,也问了,这是“天问”,是主宰历史命运的世纪之问,要知道,*当时仅32岁!

上段写的是“今日之游”;描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下段则是回忆“昔日之游”,表述的是小“我”同一个激进的群体发生的关系。一个人独游多少有点孤寂感,当年同朋友结伴来游,生活是多么充实多么丰富。长沙,在词人的人生旅程中,是社会生活的初始舞台,又是***的壮丽舞台。“峥嵘岁月稠”正是对昔日学习、战斗审核的高度艺术概括。词人的注意力不在游戏山水,而在对历史使命的指点,在对当时**形势的判断,对中国**领导权的等问题的思考。在忆起往昔岁月时,感情之水顿时形成了拍天的江潮,因而接下来是以“恰”字引起的六个短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随着词句的展开,情感越来越激越,迸出了一句惊天动地、振聋发聩的强音:“粪土当年万户侯”!!读到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词人的气慨多么的豪迈,气势多么的磅礴。而词的结尾则意味深长。“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一问句,呼应了上片的一问,也回答了上片的问题:正是这些“到中流击水”的英豪,代表着“主沉浮”的新生力量。全词至此,令人思索不已,回味无穷。

篇二

从美学上讲,崇高美表现于外在方面,体现为高大、辽阔、巍峨、宏伟等壮丽景象。德国哲学家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类:数学的崇高,如高山的体积;力学的崇高,如暴风雨的气势。俄国著名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一件事物较之与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孔子也把“大”与崇高联系起来,赞叹:“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这种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在毛**诗词中,以对山川景物的描绘体现得最为鲜明。《沁园春长沙》就是其中最优秀的篇什之一。

中国古典诗词大都悲秋。翻阅毛**诗词,觉得对秋天似乎情有独钟,大约是因为秋天寥廓、苍凉、大气,与战士*襟和英雄的气概较为吻合。毛**诗词的开卷之作,就是一首秋的赞歌,自由的赞歌,风华少年的赞歌。

毛**赞美的秋天,是一种“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秋天,“山”“林”“江”“舸”“鹰”“鱼”这大自然中的“万类”,均在这“霜天”中“竞自由”,逍遥自在,得其所哉。“虽万类之众多,独在人而最灵。”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呢?他们却没有自由!于是诗人为之“怅寥廓”,在这“寥廓”的秋天,诗人的惆怅像秋天一样“寥廓”,面对自由的“万类”和不自由的人类,不禁像“天问”的屈原一样: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屈原“天问”时,等待“天”的回答。而诗人设问时,答案是了然于胸的,那就是:他们这些风华正茂的书生,将唤起民众来主宰沉浮。由于当时**形势不甚明朗,所以诗人“怅寥廓”。

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诗词的开卷之作怎么没提国家和人民?其实,那“问苍茫大地”,不就是问我积贫积弱的中华大地吗?诗人因不能“竞自由”而为之“怅寥廓”的,不就是我那不自由的国家和人民吗?诗人爱国、忧国、报国的情结,与古往今来的志士仁人和历代慷慨悲歌的青少年诗人是一脉相承的,并随着时代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

再回到那些风华正茂的书生吧,他们是诗人的好友,是时代的弄潮儿,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们“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他们将为中华民族“竞自由”,为苍茫大地“主沉浮”!

“粪土当年万户侯”,这一句是很有兴味的。历代青少年诗人,大多以“万户侯”为目标。爱国诗人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南宋杰出词人刘克庄醉后仍感叹“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诗人*反其意而用之,表示与旧世界的彻底决裂。

在毛**的诗词中,该词是各方一致赞誉的,其艺术成就多有论述,下面讲一点独特感受。

当我们品味该词时,最初会觉得,从“独立寒秋”至“鱼翔浅底”是一幅湘江秋色图,一位青年在湘江边欣赏秋光,一切仿佛是静止的,凝固的,青年仿佛千百年前就站在那里了。他是谁?在想些什么?他是被贬长沙的贾谊?在这“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的湘江凭吊屈原?想象的时空是无限的。而“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句如奇峰突起,使上述一切都动了起来,活了起来,那看似千年凝固的“万类”和“霜天”,原来并没有凝固,“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天上地下,它们都在“竞自由”!动静切换是这样的自如,动静反差是如此强烈,而这一切都由那看似信手拈来的“竞自由”三个字完成了,说是“神来之笔”当不为过吧?作为对比,我们来看一下柳永的《望海潮》。其上阕铺陈“钱塘自古繁华”,下阕描绘了一幅西湖秋色图:“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随后是“千骑拥高牙”的达官出游图。最后归结为“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虽有人物动作,但只是静态写生,词句华丽却缺少灵魂。

拓展阅读

1、水浒传600五年级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残暴、*。这本书故事情节曲折,人物特征鲜明,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在大宋内忧外困的时期,出了一批英雄好汉,他们就是梁山泊好汉。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也许,就是天意把他们派下来拯救大宋的。

梁山泊好汉其实有很多优点的,比如说忠义、勇敢、团结等。忠义是梁山泊好汉的最大优点。他们始终都坚持忠义这个做人原则。而宋江则是他们的领军主要人物,他的忠义无人能比,在他被刺时,同伴们不想让他受苦,他为了尽到忠义,毅然地说不,甘心为国去死,他的忠义已经超越到不分敌我,连对敌人的头领,宋江也照样尽到仁义,亲自松绑、敬酒,好酒好菜款待,令人动至极。

他们另一大优点就是勇往直前的性格和永不服输的精神。在劫取十万生辰纲这不义之财时,他们巧扮客商,酒中下药,使押送的军士毫不反抗,就把这大笔金银送给了他们。在征集好汉们劫财时,没有一个人因为担心果如何而不敢参加的。在官府追捕时,他们勇敢地冲上前线,为了自己的一腔热血和满膺愤怒战斗。因此,每一次的战争大局总是以梁山泊好汉告胜而结束。

当然,团结友爱也是他们的另一个优点。为了救出无辜受害坐牢的同伴,他们奋不顾身,努力地杀出一条血路,即使牺牲自己的性命也要救出被困的同伴。正是因为他们团结合作,所以才能无敌不克。梁山泊好汉并不是那么完美,但他们懂得互补其短。比如,在莽撞勇敢的李逵办事时,总会有谨慎胆小的燕青相陪。他们会合理地安排各自的工作,尽其所能。他们把李逵放在陆军前线,把张顺放在水军前线。他们之间也有误会与不理解,但从没冷脸相见,总是心平气和的解决了。在李逵闹事,他听到假宋江干出的坏事,便去找宋江。得知真实情况,负荆请罪。正是因为他们的这种团结,所以才形成了牢不可破的集体。

我们应该学习梁山泊好汉,做一个忠义、勇敢、团结的人。

2、水浒传600五年级

《水浒传》时我国最早的篇小说之一,成书于元末明初,是一部描写和歌颂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它以发生在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为题材,生动地叙述了起义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塑造了一系列农民起义英雄形象,直接鼓舞了*社会人民大众对统治者阶级的反抗*。它运用纯粹的白话,达到了绘声绘色、惟妙惟肖的艺术效果,确立了体在小说创作方面的优势,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地位,对代文学具有深远影响。

《水浒传》真实反映了农民起义的全过程,它由相对独立、完整的各个故事联结成一个整体。一百二十回的《水浒传》是由层次分明而又统一连贯的前、中、三大段落组成。作者首先写了林冲、晁盖、武松、鲁智深以及宋江等人的故事,一方面反映了各种形式的“逼上梁山”,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各路英雄逐渐聚集,梁山队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水浒传》是一曲“忠义”的悲歌。小说通过对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的全过程的描述,展现了北宋末年**、奸臣当道、民不聊生的社会面貌,在**社会具有普遍意义。作为对社会全景式的描述,在*的上层,有高俅、蔡京、童贯、杨等一群祸国殃民的*;在**的中层,有受前者保护的梁士杰、蔡九知府、慕容知府、高廉、贺太守等一大批贪酷暴虐的地方官;在此之下,又有郑屠、*、蒋门神、毛太公一类胡作非为、欺压良善的地方恶霸。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完全通俗口音写成的篇小说,它标志着古代通俗小说语言艺术的成熟。《水浒传》的语言生动、活泼,极富表现力,充满生活气息。无论写人叙事,还是描景状物,其语言或细腻,或简洁,或夸张,或明快,都显得粗俊爽,雄健豪放。在中国古代篇小说中,《水浒传》是运用日常口语达到炉火纯青艺术境界的典范。

《水浒传》不仅是农民起义的壮丽史诗,而且是中国古代英雄传奇的光辉典范。它以辉煌的艺术成就彪炳文学史册。

3、水浒传600五年级

一朝英雄拨剑起,又是苍生十年劫。一本厚厚的《水浒传》,承载着浓浓的英雄情。

从小听父亲说过,一百单八将上梁山的故事,那英雄好汉都上了梁山,那梁山肯定是个好地方,可书上刚提到梁山时,却称他是犯下大罪的人的避难所。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在我的心中,我总以为只有救人的人才算好汉,于是我怀着这份不解,仔仔细细的品,出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个个奸臣、一个个坏人、高桥镇关西、富安……他们没什么忠、更没有孝、还不懂得仁义礼智信,那他们怎么能在朝廷里委以重任呢?

更深的思想我不懂,但在我心里的那些疑问,在这里我恍然大悟,英雄好汉是为了忠义、正义而得罪了朝廷之人,被迫逼上梁山,寻求一方自由和平的水土田地,这使我为他们打抱不平。在书中我看到英雄好汉的正义,看到了奸臣们的老奸巨猾,还看到了皇帝的昏庸无能,武松*,三败高俅,这些又让我看到了他们身上的勇敢与正义。在那时候,英雄好汉们只想要一个平等,他们不想要多么奢侈浮华的生活,哪怕皇帝与他们交流,也不会酿成最的悲剧。

可与满朝多数的奸臣匹敌,梁山英雄又怎么能是对手呢?所谓“煞曜罡星今已矣,谗臣贼子尚依然”。由于时代和社会的限制,起义最终失败了,但他们身上的机智勇猛、向往自由和保家卫国的理想从来没有消失,因为那是永恒的。

无论失败还是成功,关键是在于拥有勇于抗拒,敢于反抗,不向恶势力低头、追求自由的理想,这样即便是星星之火也可以燎原。

4、水浒传600五年级

《水浒传》这本书讲述了北宋末期,宋江、晁盖等人建立水浒寨,与江湖好汉们结为兄弟,一同上山聚义。由于晁盖在曾头市中箭,宋江成为寨主。他们受了招安,向北宋朝廷投降。经过平王庆、田虎,消灭方腊,一百零八位好汉仅剩二十七位。余下的人却被奸臣迫害,这队轰轰烈烈的起义军竟落了个悲壮的*。

了《水浒传》,我认为宋江这个山寨之主 ,有三点做的不是很好。

其一,宋江投降招安的纲领路线,不是一条好路线。

北宋小朝廷是一个十分昏庸*的王朝。不仅这个“君”是昏君,天子的手下宠臣,还全都是奸臣,陷害忠良,重用小人。宋江若投降,果就会使被奸臣陷害,只能落得一个“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若是像李逵一样,嚷嚷着“夺位当皇帝”,以宋江的军事力量,有可能成功,但他与方腊,却不免会有一场恶战。想当皇帝的,又会有好几个,但皇帝位子只有一个。怎么办?那就只好打!打到剩一个为止。然而,宋江却没有当皇帝的魄力,他便只好选择了投降。投降又有什么好处呢?无非就是想青史留名嘛!如果当好了皇帝,国泰民安,救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百姓还会激你的!

其二,宋江把“忠孝节义”四看得过重,导致他起义失败。

自从孔子主张道学,“忠孝节义”四已经变得比生命还重要了。然而,古话说得好:物极必反。“忠孝节义”泛滥的背,禁锢了不少人才的思想,演绎了不少悲剧故事,不少人被活活“憋”死。“只要听话的饭桶,不要叛逆的人才”,成了*主义者的宗旨。宋江也走不出这个“老框架”,当了以“忠孝节义”为代表的*思想的牺牲者。历史上,当了皇帝,成就霸业的人,都不怎么讲“忠孝节义”。例如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置自己的女婿的儿子——周静帝的生死而不管,还将他杀害,并没有什么道学精神。“忠孝节义”可以用,但也要注意用法与轻重。如果像宋江这样用,死心塌地的投降招安,那就是“愚忠”。宋江只是梁山泊中的一个小小草寇,就把“忠孝节义”放得如此高,岂不犯傻?

其三,宋江打方腊,是一个极大的错误。

打仗有两个目的:第一,扩大自己的地盘,充实自己的兵马;第二,使别人降服自己。如果像宋江打方腊,人马从一百零八人减到二十七人,带着一群残兵败将,跑回去领赏,那就是拿自己的队伍开玩笑。打方腊,实质上也是从招安开始的。投降,相当于去当朝廷的走狗。走狗的任务,就是帮猎人逮猎物。以盗治盗,这种*统治者的惯用伎俩,宋江竟糊涂到看不出来?

宋江犯的以上三个错误,基本上就是他起义失败的原因。如果一味地只知道像绵羊一般,任由奸臣们这批狼宰割,除了兔死狗烹这个*外,别无选择。

5、水浒传600五年级

了《水浒传》这一本厚厚书之,最大的受便是书中的英雄们的那种豪情壮义,忠义两全。《水浒传》一*叙了以宋江为头的108好汉从被逼无奈聚义梁山泊,到被朝廷招安,再到为宋破辽兵,最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完全书,在我脑海中印下了两个:忠、义。

一个“忠”就包含了对自己的国家、亲人、朋友的尽心竭力,鞠躬尽瘁。宋江在重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只效忠于自己的国家,可谓是忠心耿耿;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面对高俅之子的调戏,宁死不屈,最**,这也是忠的表现。

“义”包含了很多内容,108个好汉为兄弟赴汤蹈火,两肋插刀,这就是义;为人民、国家锄暴安良、出生入死也是义。在108个英雄中,我认为最能做到“义”的是一个黑大汉,他虽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但是他路见不平就拔“斧”相助的精神,令那些丧尽天良的恶人们闻风丧胆。他有些野,一身鲁莽庄稼汉和无业游民的习气,动不动就发火,遇事不问青红皂白,总是一说二骂三打,结果不是吃亏就是悔。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种英雄气概,有一种愿意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仗义,他这一点让我尤其动。

当前,我们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因此,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所以我们也应该有义气,拥有强烈的正义,为了正义,为了真理能奋不顾身。

点击查看更多《沁园春长沙》读后感1000字左右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1th.cn/articles/60619.html

热门阅读

  1. 201年鸡年春节拜年祝福语大全
  2. 写景的诗句
  3. 简短励志故事及感悟
  4. 王维的朋友送别诗句
  5. 名师工作室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6. 有关于生活哲理的名言
  7. 鲁迅《坟》杂文集:《从胡须说到牙齿》
  8. 中年级家长会数学教师发言稿
  9. 个人重规矩我们怎么做专题研讨心得体会
  10. 201年五一劳动节给亲朋好友的短信祝福语
  11. 我在回忆里等你现代诗歌
  12. 201愚人节搞笑短信
  13. 春天的诗句有哪些
  14. 描写塞上西部的古诗
  15. 《游褒禅山记》第四课时教学设计范文
  16. 关于忧伤的签名
  17. 关于桂花的诗句古诗五字
  18. 与爱情有关诗句
  19. 山水风光的诗词
  20. 201年春天温馨祝福语精选
  21. 总结报考博士的自荐书
  22. 多彩的云霞的诗歌
  23. 格林童话故事第:好交易The good bargain
  24. 2018狗年给朋友的祝福语短信
  25. 写一次国庆节观影记作文
  26. 做个文明好孩子演讲稿
  27. 感恩美好祝福生命散文
  28. 中学体育工作专项督导自查报告
  29. 依依惜别手抄报
  30. 福州青云山云天石廊导游词范文
  31. 顽强的意志力六年级作文
  32. qq心情说说优美句子
  33. 一大学生家具厂的实践报告
  34. 二十四节气芒种快乐祝福语201
  35. 心无所惧万事成的励志美文
  36. 《不愿长大的小姑娘》教学设计模板
  37. 生命顽强的片段摘抄
  38. 元旦祝福语短信
  39. 新年过年七字对联
  40. 诗词教学体会范文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