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雨巷教案

发布时间: 2025-08-27 09:27:35

高一雨巷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分析和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能有感情地诵读此诗。

情感目标: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重难点:

“象与情合”、 “情由境生”。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影音文件)由唐磊的歌《丁香花》导入戴望舒先生的《雨巷》。

师:……唐磊歌中反复提到一个名叫丁香花的女子,实际上,歌曲最初的创作灵感应该来源于现代名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并欣赏望舒先生80年前《雨巷》中的“丁香情结”(板书课题)。

二、教学步骤

一、作家介绍(幻灯片)

师:为什么一首小诗竟引得后人纷纷模仿……大家肯定好奇,想了解作者,戴望舒是何许人呢?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

二、创作背景(幻灯片)

有人说,文学是时代的镜子,大凡优秀的作品都或多或少的留下了那个时代的影子,譬如李白《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石壕吏》譬如鲁迅《药》,《雨巷》成诗的时代背景又是怎样呢?再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

三、朗读指导《雨巷》(播放影音文件)

大家一定等得不耐烦了,下面就让我们踩着美妙的音乐,一起走进戴望舒先生笔下的雨巷吧……

生划分节奏,找韵脚,学生仿读,师范读,感受作品音乐美。(提问:音乐美是如何造成的?)

生:反复、复沓、叠词、押韵,7段,每段6行,不同文字只有几处。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

师:既冲破新格律的束缚,又在音乐美上有所体现,难怪叶圣陶说,此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四、课文分析

1、 意象理解(意象是构成诗歌艺术的基本部件——余光中)

何为意象?(生明确:意象是诗歌写作的焦点,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

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或曰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意象其特征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相结合。)

如:粉笔(写教师)/白开水(写生活的平淡无味)

师:我们再回到课文,画面里的内容?

生:描绘了一个姑娘。

师:请大家讨论一下迎面而来的是一个怎样的姑娘?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

(学生的想象各种各样,但都会提到表现“姑娘”迷茫打扮和衣着以及环境的特点:下雨、潮湿等)

师:同学们所说的这些情绪(迷茫、走走停停、愁怨等)在我们的诗人那里是用一种怎样的意象来概括的?

生:丁香

问:为什么作者用丁香来形容这位姑娘?可不可以用玫瑰、牡丹、梅花、菊花等意象?

生:丁香是愁怨的象征。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

(幻灯片):丁香花图片

(幻灯片):古诗中用丁香来描写愁的句子: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 《浣溪沙》

讲解:古诗中诗人也用丁香这一意象,在这两首诗中丁香这一意象都指向了同一个字(学生回答:愁)。

师:可见,选择意象一定要做到“象与情合”,能不能多举几例?

生:回答如下

(1)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

(2)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宋词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3)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师:大家分析得很好,由于时间关系,这里不再展开了……

2、主旨理解

师:“诗言志,歌咏声”,本诗到底传递了怎样一种“声音”?

(生讨论在纸上写,等待提问和老师的总结。)

A、*诗(姑娘=我)

执着追求者“我”——有追求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他们在时代黑暗和衰落的背景下,想探寻“我向何处去”,想走一条光明的道路,但他们又感到前途渺茫,无路可走。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失落的渴望、幻灭的追求,如“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但却始终没有遇到这样一位姑娘,因此我们可就1927年大**失败这一特定背景为凭借,将它理解为一曲表达理想哀歌的*诗。

(出示幻灯片)

情绪:苦闷、彷徨

基调:困惑、幻灭

B、看成爱情诗未尚不可(幻灯片)(姑娘=姑娘)

情绪:失恋

基调:哀怨

C、看成哲理诗也有道理(幻灯片)(姑娘=理想)

情绪:可望而不可即

基调:无奈

(因此,对于诗歌主旨的把握是可以多向的。)

3、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幻灯片)

拓展阅读

1、生物3 细胞呼吸

3。7 细胞呼吸学目标1、知识目标: ①知道有氧呼吸的概念、类型以及有氧呼吸的基本过程。 ②理解有氧呼吸的实质和意义。 2、能力目标: ①结合化学基础知识学习有氧呼吸过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观察、分析有氧呼吸过程的图解,培养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分析有氧呼吸的代谢实质,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待生命现象。 ②通过分析有氧呼吸能量转换效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的观点。 学重点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知识。

2、细胞呼吸的意义。 学难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知识 课时安排1课时 学过程、细胞呼吸的概念: 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能量的总过程。 细胞呼吸是生物活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并且生成atp的过程。那么细胞呼吸怎样进行呢? 二、细胞呼吸的类型: ()有氧呼吸

1、概念: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等植物和动物主要进行的就是有氧呼吸,这是地球生物逐渐进化的结果。 酶2、主要场所:线粒体 3、反应式:c6h12o6+6h2o +6o2 6co2+12h2o+能量 4、过程: 第阶段发生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个分子葡萄糖脱氢氧化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氢[h],释放少量的能量生成少量的atp。 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 两个分子丙酮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还原氢[h],释放出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 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 前两阶段产生的氢[h],经过系列反应,被氧化成水,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生成较多的atp。 小结: 场所反应物生成物①第阶段细胞质基质葡萄糖丙酮酸、少量[h]、少量能量②第二阶段线粒体丙酮酸、h2oco2、少量[h]、少量能量③第三阶段线粒体[h]、o2h2o、大量能量结合反应式提问: ①葡萄糖在第阶段参与反应,场所在细胞质基质。 ②水在第二阶段参与反应,水和丙酮酸穿过线粒体的双层膜,进入到线粒体基质中。 ③氧气在第三阶段参与反应。 ④co2在第二阶段生成。 ⑤水在第三阶段生成。能不能和前面的水对消?不能。 ⑥有能量产生的有:第阶段(少量)、第二阶段(少量)、第三阶段(大量)。 ⑦有酶参与的有:第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三个阶段的酶有没有样?判断依据:酶的专性。 ⑧有[h]产生的有:第阶段(少量)、第二阶段(少量)。 5.能量的产生与去向: 1mol c6h12o6—→2870kj—→1161 kj储存在atp中(转化率为40。45%),其余的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二)无氧呼吸 1、概念: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

2、场所:细胞质基质。 3、反应式: (1)等植物:c6h12o6 —(酶)→2c2h5oh (酒精)+ 2co2 + 少量能量 (2)等动物和人及等植物的某些组织(马铃薯的块茎、甜菜的块根): 酶

c6h12o6 —→ 2c3h6o3(乳酸)+ 少量能量 4、过程: 5、能量的产生与去向: 1mol c6h12o6—→196。65kj—→61。08kj储存在atp中(转化率为31。06%),其余的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三)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比较项目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不同点呼吸场所主要在线粒体内细胞质基质是否需氧需分子氧参加不需分子氧参加分解产物co2 + h2oco2+酒精;乳酸释放能量较多较少相同点①二者的第阶段反应完全相同 ②二者的实质都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三、细胞呼吸的意义 1.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呼吸过程能为体内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板书设计

2、人中第六册四单元作文:青山道同担风1200字作文

青山道同云,明月何曾是两乡。―题记

庚子新年的钟声敲响,却注定这是个不平凡的新年。全国爆发的肺炎疫情牵动着无数人的心,有人等待,有人徘徊,有人哭泣,有人与时间赛跑。昔日热闹繁华的武汉,夜之间变得空旷寂寥。但幸好,这里是中国。方有难,八方支援。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民伸出援手,带来了这个寒冷的冬天里最温暖的光。

鲁迅先生说:“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我们看见,各大省市派出批又批医护人员踏上逆行的征程。“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他们不过是群孩子换了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从死神手里抢人而已。”我们也看见,来自陆军军医大学*队的年轻姑娘,得知自己需要支援武汉,连年夜饭都没吃完就收拾行囊离家出征,还有更多人像她样,在家里也是父母的孩子,却义不容辞地接下了祖国的任务。我们还看见,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妻子被*,自己也身患渐冻症,仍坚守在抗击疫情的第线,他说:“生命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医者仁心,国士无双。

“隔离*,但不隔离爱,因为爱是桥梁。”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不仅仅是医护人员,也有无数平凡而善良的人们在发光发热。我们看见,韩红几乎把自己的全部资产捐空,以人之力呼吁全社会传递爱意,她在采访中说:“当切都来的特别突然时,我没办法做到袖手旁观。”我们也看见,常德农民郝进捐万五千只医用口罩,他曾在口罩厂打工,而厂方效益不好拿这批口罩抵工钱。是什么样的割裂又饱经风霜的土地,才能养育出这样善良的英雄。我们还看见,江苏位拾荒老人向武汉匿名捐出万块的养老钱,网友众筹万元还给他,而这位83岁的老人,又将网友众筹的钱全部捐出,他说:“国家有难,我也要出份力。”

席慕蓉写道:“挫折会来,也会过去,热泪会流下,也会收起。”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团结心,不畏灾难的民族。华夏儿女自始至终都是无私勇敢,甘于奉献的人们。中国历经五千年沧桑,仍怀有永不泯灭的爱和希望。“我们将继续前行,直至天光大亮。”这刻不论生死的奉献,这刻众志成城的信念,让万人奋战,守望无声的寒夜。这刻铿锵有力的誓言,这刻逆行而上的***,让汗泪相融,点燃滚烫的善良。

位护士说:“2003年非典肆虐,是全世界守护90后。2020年,换90后守护这个世界。”是时*育青年,青年也在创造时代。作为00后的我们,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我们已经长大,崭新的篇章将由我们书写!在疫情张牙舞爪之时,我们要做的就是潜心学习,打牢基础,巩固科学知识素养,才能在将来的有天挺身而出,回报社会,保护我们所爱的人。

“万物更新,旧疾当愈,长安常安。”或许中国的新年从未如此安静过,世间的嘈杂仿佛都被锁在四面墙壁之中,如同寂寥的深夜。但有着最坚实的臂膀和最温暖的援助,我们相信武汉会好起来,樱花会再次盛开。我们会在这夜晚的灯火中等待着黎明,等待着花开。我坚信,世间至暖,人间大爱。

中小学写作指导、写作素材、优秀作文以及有奖活动

3、沪年级语文必修三的电子版设计

《离**》

学目的:

1、理解本诗运用大量比喻、象征手法的作用。

2、把握屈原在追求与现实的矛盾中执着自修美德的强烈愿望。

3、背诵这两节诗。

学重点:比喻、象征手法所揭示的意蕴、作用。

学难点:相对古奥的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把握及评价。

学方法:诵读、质疑和点拨

学过程:

1、结合材(明)陈洪绶所绘《屈子行吟图》,由学生介绍屈原主要身世、经历和思想。

明确:屈原,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离**”:离愁;遭忧;楚地的古乐曲名。

2、结合注释,默读,梳理字词基础知识,注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在本诗中的运用:

修姱 鞿羁 蹇 蕙纕 揽茝 谣诼 偭规矩 忳郁邑 侘傺 溘死 鸷鸟 攘垢 兰皋 芰荷 岌岌

偭规矩而改错

忳郁邑余侘傺兮

何方圆圜之能周兮

······(通假)

怨灵修之浩荡兮

固世俗之工巧兮

竞周容以为度

······(古今异义)

伏清白以死直兮

屈心而抑志兮

回朕车以复路兮

······(词类活用)

不吾知其亦已兮

既替余以蕙纕兮,有神之翼揽茝

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特殊句式)

3、本诗有不少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句子,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请把他们找出来,再以它们为线索,看看屈原通过这些直接抒情的句子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理解本文显性的思想感情))

明确:课文里节选的这部分,特别是直接抒情的句子,展示了屈原理想追求和残酷现实之间的矛盾,表达了诗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决不改变自己的尚情操。

4、比喻、象征手法的大量运用:

找出本诗中有关比喻和象征的句子,运用数据统计看看到底有多少个比喻。象征句:

略微提及比喻和象征的区别:比喻有本体、喻体之分,比喻的喻体为虚,象征物为实际的事物。(但不拘泥和纠缠于此。)

引导学生逐理解比喻句的意蕴和作用:

既替余以蕙纕兮,有神之翼揽茝:比喻诗人尚的德行。

众女嫉余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许多小人;尚德行。(比喻)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比喻准则、准则。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比喻君子不能与小人同流合污。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比喻诗人要保持芳洁与美好的品质。

象征: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象征理想境界。)

体会这些比喻和象征的作用:具有更强烈的形象*力;比兴象征传统的继承;与直抒胸臆的句子构成回环往复的旋律,反映荆楚民族自由浪漫精神和悲怨郁结之情;文人雅的贵族气韵。(比较与《诗经》当中比兴手法的不同。)

5、诵读课文之后,进行情境对话:

屈原“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假若屈原在长着兰草的水边地、长着椒树的山冈遇到了穿越而来的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北宋大词人苏轼,他们之间将展开场怎样的对话?

明确:

屈原:求索真理,矢志不渝;忠贞于国,知其不可而为之。

陶渊明:全身保生,质性自然,独善其身,超然世外。

苏轼:旷达自适,顺逆泰然,自得其乐,随遇而安。

6、批判性思维培养: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中,屈原自拟为女性,以许多女人嫉妒自己秀美的峨眉,因而毁谤自己好做淫荡之事,来比喻自己与群小之间的尖锐冲突。你如何看待屈原这种“拟女性”的写法?

明确:

屈原的“拟女性”的写法是值得肯定的,他用“拟女性”的写法使感情的表达更加形象,使情感的抒发更加真实和自然。使人们更易接受和理解。而且“拟女性”的写法对后世影响深远,如唐代的不少“闺怨诗”就是男性作者借女性的身份进行创作的,他们以女性的口吻或身份来抒发相思、幽怨之情,使感情更加真切可感,意蕴深远。

屈原的“拟女性”的写法是*思想下的产物,是消极的。他的以“男女”对应“刚柔”的观点,是种*的哲学思想,其发展到后来就是男尊女卑的*性别观念。并且屈原的“拟女性”的写法将夫妻关系等同于君臣关系,强化了君主的权力,臣子在“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思想影响下无条件地臣服于君主,使君主关系固化乃至僵化。

7、学生质疑:

8、整本书阅读:推荐读整本《离**》,共373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9、拓展活动:湖南汨罗拟于2019年端午节前,开展面向全球华人文化圈的屈子祠征联大赛,请从屈原忠贞于国、以身殉国、坚持真理、正道直行、文采风流、泽被楚地等角度来撰写幅褒扬、凭吊和感怀的对联。

10、学反思:

疏通式朗读和理解性朗读更需要加强。要找准契合点点燃学生学习《离**》的热情,如比较阅读。

4、沪年级语文必修三的电子版设计

《游褒禅山记》

学目的】

1、学习“盖”“所以”“以”“观”“名”“其”等文言常见词语的用法。

2、体会文言断句及句中停顿的方法,掌握文言句式特点。

3、学习本文以记游写感的写法,体会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观点。

学重点】

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作者的观点。

学难点】

记游写感的写作方法。

学课时】

2课时。

学方法】

文言学三读法(自读──译读──导读)。

【学法点拨】

整体感知、诵读、点拨、自学、讨论、批注等。

学准备】

1、自学。

2、勾画《考神梯》。

3、自制多媒体课件。

学过程】

课时

学要点

1、简介作家作品时代背景。

2、听录音,正音、明读。

3、诵读第二自然段。

学步骤

、导入新课

师:本课是游记。游记这种体裁我们并不陌生,初中时我们已经学过。学生说出游记的篇目。(《醉翁亭记》《小石潭记》《登泰山记》注意不要把《陶花源记》和《岳阳楼记》列入游记。)古代游记的写法不拘格,但大多是抓住景物特点,浓笔重彩,精描细绘,表现山水之美。请同学们注意本文与所学过的游记有什么不同?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王安石,字介甫,晚年自号半山老人,世称荆公。北宋*家、文学家。宋仁宗时,他上万言书,主张实行新法,**。后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由于保守派反对,新法受阻。他具有朴素的唯物辨证思想,反对天命,提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进步口号。他的诗词文多揭露时弊,体现了自己的'*主张与抱负。诗词遒劲清新,风格峻。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本文写于34岁任舒州通判时。

三、点拨

本文学习步骤:

1、阅读课文。

2、理清作者思路,找出文章的写作线索。

3、逐段阅读,弄清文中字句含义与用法。

4、了解本文写作特色。

5、掌握作者要表达的思想与感情。

6、背诵。

四、整体感知

1、听录音,正音:

庐冢 谬其传 无物以相 深父 窈然 瑰丽

2、明读:所谓华山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者。而我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3、理清课文结构思路:

⑴ 本名与别名的由来。

⑵ 记游洞经过。

⑶ 抒发游洞的感慨(全文重点)。

⑷ 简写由仆碑而产生的感想。

⑸ 补记同游之人、记游时间。

五、分析解读、二段

1、补充注释:

⑴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始:起初。舍:建房。

⑵ 而卒葬之 卒:死。

⑶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给命名。

⑷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阳:山的南面(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

⑸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盖:大概,可能。

⑹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走到尽头。

⑺ 不出,火且尽 且:将要。

⑻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加:更加。

⑼ 火尚足以明也 明:照明。

⑽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 其:自己。极:尽。

2、指出下列句中所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⑴ 舍: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C、便舍船,从口入

D、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E、退避三舍

⑵ 余:

A、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B、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C、游刃有余

D、其余,则熙熙而乐

⑶ 穷:

A、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B、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C、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D、复前行,欲穷其林

⑷ 然:

A、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B、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C、奚以知其然也

D、吴广以为然

3、下列句中哪些词是词类活用?请具体解释之。

⑴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此

⑵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⑶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⑷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⑸ 则其好游直不能穷也

⑹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⑺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⑻ 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⑼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能极夫游之乐也

4、朗读课文,边读边翻译。

5、分析理解:

⑴ 褒禅山因何而得名?他到底是什么山?

答:因唐朝和尚慧褒而得名;就是现在的华山。

⑵ 对花和华的辨析体现了王安石爱钻字眼的习惯,他也因此而尚受时人讥笑,你是如何看待他的这个习惯的?

(讨论)

⑶ 从文中所写来看,作者为什么要进山洞?又为什么半路撤出?

答:如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⑷ 现在时兴种运动,叫做探险运动,你认为这种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

六、熟读课文二段,课后用通顺的语言认真翻译

第二课时

学要点

1、研读三、四、五段。

2、小结本文。

3、练习。

学步骤

、复习背读第二段(或抽查词语理解情况)

二、分析解读三四五段

1、补充注释:

⑴ 于是余有叹焉 焉:语气词,不译。

⑵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以:因为,由于。

⑶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夫:那。以:而,并且。

⑷ 其熟能讥之乎 其:岂,难道。

⑸ 何可胜道也哉 胜:完全。

2、下列词语在句中应怎样解释?

⑴ 焉:

A、于是余有叹焉

B、而人之所罕至焉

C、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焉用彼相矣

D、积土成山,风兴焉

⑵ 其: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其熟能讥只乎

D、其真不知马也

E、汝其勿悲

⑶ 观:

A、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

B、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

⑷ 名:

A、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B、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C、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D、莫名其妙

F、以奇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

3、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⑴ 往往有得

⑵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⑶ 险以远,则至者少

⑷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⑸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⑹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4、比较下列划线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⑴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⑵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⑶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

⑷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⑸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

⑹ 于是余有叹焉

⑺ 往往有得

⑻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⑼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5、指出下列句中含有的文化常识:

⑴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⑵ 四人者:庐陵箫君圭君玉

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⑷ 《临川先生文集》

⑸ 今之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6、分析后三段:

⑴ 王安石基于这次旅游产生了点感想?请具体说明。

答:赏非常之观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对于古书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

⑵ 王安石分析要赏非常之观必需哪些条件?

答:要有志、有力、有助。

⑶ 学习了本文,你有了怎样的体会?你将如何面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讨论)

三、朗读后三段,边读边翻译

四、小结本文

1、古人在游记中写感受常用句话来概括全文的主旨,请找出本文中能概括全文主旨的句话: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作者记游褒禅山不为记游,而为发表议论:无论治学处事,首先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也要有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2、因事见理,叙议结合。本文前两段记游山,后两段发议论,前面的记游处处与后面的体会有关,后面的议论又紧扣前面的游山经历。前后呼应,结构谨严,具体生动,浅显易懂。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课后练习。

2、课后作业:

⑴ 背诵全文。

⑵ 完成《考神梯》。

点击查看更多高一雨巷教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1th.cn/articles/60127.html

热门阅读

  1. 2016给公司的感恩节祝福语
  2. 《垫上滚翻》教学反思范文
  3. 《雪房子》教案
  4. 赞美老师的成语诗句和名言警句
  5. 古今中外名人读书故事
  6. 夏天的灾难五年级日记500字
  7. 最文艺的结婚祝福语
  8. 公主童话故事《袋腔作势的公主》
  9. 写优美的句子
  10. 给老师的感恩节祝福语
  11. 古诗《乞巧》原文翻译赏析
  12. 201清明节问候语
  13. 201父亲节祝福语简短
  14. 春节主题手抄报
  15. 选择朋友的说说
  16. 家的温暖的经典句子
  17. 2016年6月1日儿童节微信祝福语精选
  18.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
  19. 诗歌欣赏潇亘诗歌一组
  20. 万圣节给朋友的搞笑祝福语20条
  21. 芳菲四月我与春同驻的优美散文
  22. 《国风邶风北风》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
  23. 幼儿园大班学期总结样文参考
  24. 只有你知道情感美文
  25. 抗战故事:老兵忆上甘岭战友被冲击波震死
  26. 2016年大寒节气祝福语短信
  27. 最新的银行会计实习报告
  28. 描写过年的诗句大全
  29. 2016年感恩节对公司的祝福语大全
  30.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31. 高校钢琴教学新思路论文
  32.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广播稿范文
  33. 秋季幼儿园大班保教计划
  34. 《献上最美的哈达》教案
  35.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神童的秘诀教案
  36. 采访对象是棵树教案
  37. 《新语文读本》读后感
  38. 军训总结例文
  39. 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的自查报告
  40. 苏教版八年级上晏子使楚优秀教案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