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与可持续发展浅论论文
摘要:本文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高速铁路的技术经济优势、中国国情适合发展高速铁路,论证了我国建设高速铁路的必要性、可行性、方法措施及其意义。
纵观世界各国工业化发展过程,经济增长几乎都是靠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的高消耗来支持的,由此导致全球性环境恶化,以致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保护”的做法,是一条无异于杀鸡取卵的发展道路。出于对生态和环境保护问题的关注,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应运而生。 在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全世界的人口翻了两翻,货物交流量整整扩大了1000倍。目前,交通运输部门消耗着全世界四分之一的能源,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则占到全世界的三分之一。怎样才能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的目标?鉴于目前交通运输需求的持续增长(预计到2020年货物运输需求将扩大二倍),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看,必须发展高速铁路运输。
一、高速铁路的技术经济优势
1.占地少。对于运送相等数量的旅客,高速铁路所需的基础设施占地面积仅是公路所需要面积的25%。
2.节约能耗。高速动车组单位能耗不及波音747飞机的3%,私人汽车能耗的20%。高速铁路是惟一使用电力的运输方式,并且它能利用可更新的能源,如核电、太阳能或水利发电。而其他运输方式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和消耗将进一步加剧能源供给的结构性矛盾。
3.污染轻、排放低。公路和航空运输不仅产生大气污染而且通过释放二氧化碳加剧了全球温室效应。据欧美各主要城市检测数据,城市中各类主要废气40%—90%来自汽车尾气。由于高速铁路是电力牵引,对大气不会造成污染,基本不会排放有害气体。同时,高速铁路相对公路、航空等其他运输方式产生较小的噪声。若为把机场噪声效果降到高速铁路噪声的等级,就必须更加远离机场跑道几百米。
4.安全。自1964年日本开通新干线,已安全输送旅客超过5O多亿人次,从未发生行车死亡事故。
5.旅行舒适。铁路旅客列车运行平稳、空间较大、设施齐全,旅客不必固定在座位上,可以自由地选择喜欢的活动方式,享受高品质的旅行服务。
6.交通顺畅。铁路有自己的运行线路,受自然条件影响小,基本不受其他运输方式的干扰,运行速度快,对解决时间较集中、客流量特别大的运送非常有效。国内外一些大城市还通过建设地下铁路、城市轻轨及地区快速铁路来解决城市交通的道路拥挤。
1.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合理的交通运输结构,要选择对生活危害最少、消耗自然资源最小、运输效益最大的交通方式。我国是发展中国家,铁路运输面临艰巨任务,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铁路,国务院在《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要》中已做出客运要高速、货运要重载的决策。交通运输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从土地资源利用来看,因我国人均耕地仅有1.4亩,减少、消除过度的或不当的土地利用,节约建设用地非常重要。发展高速铁路能使土地资源利用既充分又合理。从能源方面来看,我国石油资源比较紧张,公路和航空运输耗油量大,采用高速电气化铁路 ,能耗大幅度降低。从环境方面来看,高速电气化铁路基本上消除了粉尘、油烟和其他废气污染,噪声比高速公路低5—10dB。
2.长期以来由于资金短缺等原因,我国铁路技术发展严重滞后,列车速度一直处在较低水平,铁路运输能力远远不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路网整体运输能力严重不足,主要干线、部分地区限制型运输矛盾突出,季节性运能十分紧张而且还在不断加剧。尽管铁路采用强力措施,实现以6%的世界铁路营业里程,完成世界铁路四分之一的运输工作量,运输密度为世界之最,但列车速度低,运输能力严重不足,使铁路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
为了发挥铁路在陆上运输中的骨干作用,降低运输成本,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在具有大量客流的大通道发展高速铁路是一条最经济有效的途径,具有其他运输方式难以替代的作用。我国*于1994年底就开始对京沪高速铁路进行前期研究,拟建电气化双轨高速铁路,正线全长约1318公里, 设计时速350公里,使之与既有京沪铁路实现客货分流,该项工程预计5年完成,2010年投入运营。年客运能力可达1.2亿人次以上,南下年货运能力达1.2亿吨以上,京沪的旅行时间由目前的14h缩短到6h,将从根本上解决运输能力不足,旅客滞留,货物堵塞问题,同时还可降低运输成本,适应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3.发展高速铁路有利于促进科技进步,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高速铁路是当代交通运输领域的**与创新,是新技术在铁路上的集中体现。它涉及电子、信息、材料、能源、环保等一系列新技术,特别是高速行车技术集中反映了铁路运输组织、机车车辆、工程工务、通信等方面的技术成就。高速铁路技术在国际上已趋于成熟,但我国现有技术基础和工业水平与之相比尚存在差距。因此,必须立足于我国的国情,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努力挖掘潜力,同时加强国际合作,提高高速铁路运输系统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建设高速铁路不仅将推动铁路科技进步,也有利于推动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保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三、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应注重以下问题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应注重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推行国际先进高速铁路管理体系,加强技术监督管理,促进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企业保护环境,谋求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统一。另一方面是通过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发明与应用,采取技术措施,减少铁路建设和运输生产对环境的污染、破坏。具体到选线设计、建设和运营之中,可以归纳为:①科学规划铁路网的均衡发展,充分发挥既有铁路设施的运输能力。②在选线和线路设计方案时,选择周围环境敏感性最小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最优的路线方案。③在铁路建设施工期间,应减少施工土方,节约用地,注意水土保持。运营期间应坚持清洁生产,最大限度降低对铁路沿线的污染。④在高速铁路建设的前中后期实施可持续运输评价,促进环境与交通运输发展体系自我调节的可持续能力。
四、展望
在高新技术的推动下,“绿色铁路”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运输理念指导下,高速铁路技术快速发展,高速铁路运输能力大、速度快、占地少、安全、舒适、节能、减排、环保、经济效益高等优势更加突出。发展高速铁路已是当今世界铁路发展的共同趋势,现代化高速铁路的发展在2l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必将继续产生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向国 《高速铁路技术》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年
[2]钱仲侯 《高速铁路概论》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年
[3]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世界高速铁路发展趋势》 铁道经济研究,2006,(01)
拓展阅读
1、简述我国铁路大型养路机械行业的发展与思考论文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铁路确立了高起点引进国外大型养路机械先进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实现国产化的方针。经过铁路管理部门、生产厂商和科研单位长期的探索和不断的完善,我国铁路大型养路机械己具备相当大的装备规模,养护技术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国内大型养路机械行业己实现线路大修、维修主型机械的国产化,自主创新也取得一定成果。在加快铁路建设的关键时期,需要围绕我国铁路大型养路机械取得的成就、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需求等方而进行认真总结,为新时期铁路大型养路机械行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大型养路机械的装备规模、标准、管理、修理、制造、培训以及机械制造、配件供应等方而,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创新工程。通过自主创新,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的快速发展,我国铁路技术创新取得重大进展。在大型养路机械方而,系统掌握了覆盖清筛机、捣固车、稳定车、打磨车、检查车、路基处理车、大修列车、移动焊轨车、物料运输车、配徘整形车、重型轨道车等多种车型的关键技术,确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大型养路机械发展模式,对我国大型养路机械研制、开发、制造平台和技术体系进行创新,建成大型养路机械生产制造基地,为提速线路和高速铁路安全运营提供了技术保障。
1)确定大型养路机械装备模式和标准。为满足我国铁路线路大修和维修规则的技术要求,确定我国大型养路机械装备模式是由配套的大型养路机械组成线路大修机组和维修机组。
2)建立大型养路机械制造体系。我国大型养路机械装备制造业的体系己经形成,并具有足够的生产规模。大型养路机械成套装备技术研究与制造在产品质量、供货周期、售后服务等方而均在国际上有其比较优势,尤其在产品价格上具有明显的国际竞争优势。
3)实现大型养路机械专业化管理。制定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和路情的管理规则,技术标准和规范达30余项,覆盖制造、验收、检修、施工、配件等方而。规范了大型养路机械的使用管理工作,对充分发挥大型养路机械的效益、提高大型养路机械的完好率、促进铁路运输和施工安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4)提升铁路大型养路机械成套装备的集成创新能力。通过引进技术再创新和自主研制开发,培养了一支掌握当代养路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高水平队伍,形成了自主创新能力,推进自主研发具有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的创新工作。
铁路线路作业机械化水平是衡量各国铁路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为适应铁路高速、重载及轨道结构重型化的发展,各国铁路竞相研发和采用大型养路机械。到20世纪80年代,德国、日本、法国、美国等铁路发达国家己形成以大型养路机械为主要作业手段的局而,无论是养路机械的种类还是质量,机械功能还是智能化程度,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目前,国际大型养路机械正朝更高作业效率、更高作业精度、更全作业功能、更广适用范围,并融入更多先进技术的方向发展,呈现出高效化、集成化、智能化、环保化的特点。最新的典型大型养路机械设备主要有奥地利普拉塞·陶依尔公司的CM 160型多功能轨检车、德国福斯罗铁路维修股份有限公司(URS)的第2代H SG -2型高速钢轨打磨列车等。在全球铁路市场方而,根据德国SC工交通运输咨询公司预测,机车车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铁路技术装备市场最大的投资领域,而养护维修设备作为售后服务,将占据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并呈现专业化发展的趋势。
经过近年来铁路大规模建设,我国铁路运输能力己得到较大扩展。铁路运输的繁忙决定了我国铁路修程修制的创新,实施“天窗修”。目前,我国铁路大型养路机械总保有量近2 000台,平均每台大型养路机械上道养护维修的频率近200 d洋,相对于线路维修作业需求量仍存在巨大差距。
截至2013年底,中国铁路营运里程突破10万km,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突破1万km,在建高速铁路达到1.2万km。传统的以人工为主的养护维修检测体系和检测手段己无法满足高速铁路养护维修工作的需要,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和运营密度的加大对高速铁路固定设施状态检测的精度与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2重载运输发展对大型养路机械的需求仍继续增长
重载运输是我国解决目前铁路运输能力紧张的一个重要举措,它扩充了运输能力,降低了运输成本,但也给铁路养护维修工作带来新的挑战。相比高速列车和普速列车,重载运输对铁路线路的影响更大,如果不注重线路的养护维修,将导致对线路的加剧破坏,钢轨磨损、路基变形等病害增多。因此,必须通过进一步提升大型养路机械技术,提高线路作业机械化水平,做好重载铁路的维修和养护,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畅通。
3.3多功能综合类大型养路机械的需求明显增加
虽然我国己拥有多种类型的大型养路机械养护系列装备,基本满足不同病害、不同线路的处理需求,但随着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要求在有限的封锁时间和线路区间内,完成更多的作业,客观形成在同一作业区段内、多台多种作业车同时进行作业的情形。此外,现有的正线捣固作业车、正线动力稳定车难以满足道岔区的作业需求,而道岔捣固车又难以满足正线作业对效率的需求。因此,多功能综合作业技术及装备是未来线路养护机械发展的趋势。
4.1国家政策支持
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要“围绕国家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突破建设和养护关键技术”,并将“养护关键技术及装备”列为重点研究开发项目。2012年,工信部发布《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要实现“全而突破工程及养路机械装备关键技术,向性能优异化、效率高效化、品种多元化、产品系列化、工作智能化、作业环保化方向发展”的战略目标。上述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和产业规划为铁路大型养路机械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此外,相关部委发布的一系列相关政策,也将有助于铁路大型养路机械市场的发展。
4.2铁路规划与建设
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km以上,建设客运专线1.6万km以上,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均超过50% 。如此巨大的铁路营业规模,对能够完成线路高效、高精度综合维修的技术装备的需求巨大。2011年发布的《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对强化基础设施设备现代化水平提出了要求,在大型养路机械方而,要以高速、重载为主体,一是重点解决清筛、道岔和检测作业不足的现状;二是对高速、重载铁路维修养护作业模式的研究和所需设备的研制;三是部分现役养路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四是线桥隧一体化综合维修设备的研制;五是研发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系列化产品。
4.3高标准的线路维护
我国铁路运输具有高速、重载、大密度的特点,通过学习借鉴世界铁路先进技术成果,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在高速铁路、重载铁路方而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也对大型养路机械的发展提出新的挑战。对于大幅增加的提速线路、高速铁路和重载干线,急需研发、购置一些高效的、综合的大型养路机械设备,例如用于提速道岔清筛的道岔清筛机,用于区间和跨区间无缝线路施工的移动式焊轨车,用于速度)200 km小线路的`高精度捣固车及作业测量系统(车)等。另外,还应推广使用钢轨打磨车、高速轨检车等配套设备,通过养护维修装备的现代化确保提速繁忙干线、高速铁路与重载铁路的稳定可靠,满足铁路发展的需求。
4.4国外制造商的竞争
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实现机械国产化。当前我国大型养路机械在国内市场己占据较大优势,但从整体水平来看,与国际先*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国外一些知名厂商如奥地利普拉塞·陶依尔公司、瑞士马蒂萨公司、美国哈斯科公司等,以其先进的管理和营销理念、优越的产品性能以及优良的售后服务,在技术、经济等方而对国内轨道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形成很大的竞争压力。同时,为适应国家对外开放需要,扩大我国铁路的国际市场,我国铁路正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我国铁路必须加快推进铁路关键技术的研发水平,积极提升技术装备的国际竞争力,才能不受外商制约出口国产化的大型养路机械。
5建议
随着我国铁路快速发展和维修任务大幅增加,大型养路机械行业而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我国大型养路机械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要满足当前需要,又要兼顾长远发展。
1)加强铁路大型养路机械行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引导。培育产业规模大、实力强的骨干企业,积极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的企业协同,推进龙头企业整合产业链条,优化生产力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当前,我国铁路大型养路机械虽己实现国产化,但自主研发与制造能力较低的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铁路养护维修装备现代化的“瓶颈”。因此,应从制定配套的产业、技术政策和完善的*、税收政策入手,加大对铁路装备制造业尤其是大型养路机械创新的支持力度。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打造创新性产业。对于大型养路机械国产化过程中产生的总体上研发和创新能力不足问题,必须增强创新能力,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水平的产品。依托重大科技工程和产业化专项工程,在高效清筛类、高精度捣固稳定类和多功能综合类等大型养路机械急需设备的研发方而取得突破,满足线路维修作业需求量,把我国大型养路机械制造业建设成为创新型产业。
3)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推动大型养路机械“走出去”步伐。在我国铁路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新形势下,大型养路机械行业要积极抓住我国铁路尤其是产品和建设工程积极进入国际市场的契机,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大型养路机械系列产品打入国际竞争市场,取得竞争优势,逐步占领国际大型养路机械市场,扩大海外市场份额。
2、江西发展食品工业论文
一、江西主要设区市实现高位增长
1—8月,江西全省主要设区市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税均实现两位数的增长,其中南昌、宜春、吉安、九江分别实现640.2亿元、206.3亿元、168亿元和15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6%、15.9%、18.2%和22.7%;利税收入分别实现107.8亿元、29.7亿元、18.6亿元和1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6%、19.7%、27.1%和19.6。这四个地方主营业务收入和利税分别占全省的`73.9%和81.7%。重点企业发展较为平稳。1—8月,四特酒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4亿元,同比增长6.6%;利税总额约9.3亿元,同比增长2.1%。双胞胎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3.2亿元,同比增长3.02%;利税总额9.33亿元,同比增长40.8%,其中省内主营业务收入47.9亿元,同比增长24%,利税3.52亿元,同比增长149.3%。产业集群支撑作用明显。1—8月,全省十个食品工业产业集群(基地)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538亿元,占全省食品工业的37%。庐山区绿色食品产业集群38户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7.2亿元,同比增长14.11%;利税总额3.98亿元,同比增长4.38%。上高绿色食品产业集群33户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2亿元,同比增长24.5%;利税总额7.7亿元,同比增长28.1%。小蓝、青山湖和新建长堎食品饮料产业基地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0.1亿元、60亿元和69.4亿,同比分别增长24.9%、27.1%和21%,利税10.9亿元、5.5亿元和5.45亿,同比分别增长6.5%、4%和7%。
二、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江西朗朗食品有限公司和青岛啤酒(九江)有限公司(一期)已竣工投产。中粮粮油工业(九江)有限公司百亿产业园项目油罐区20个油罐主体全部完成;精炼车间基础全部完成,附属油罐完成20%。百威英博(吉水)啤酒有限公司啤酒建设项目和江中杞浓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杞浓酒建设项目已开工进行地基建设。
3、浅析现代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的相关技术论文
摘要:近年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我国现代机械设计及机械制造水平也越来越高, 同时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在这种情况下, 社会各界对于现代机械设计及机械制造的关注力度也逐渐提升。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看, 虽然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在现代机械设计及机械制造上面, 但是在具体中, 现代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的相关技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对此, 下面从我国现代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技术现状出发, 介绍了现代机械产品的特点, 并分别分析了现代机械设计技术与机械制造技术的相关先进技术。
0 前言
近年来,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机械设计技术与机械制造技术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果。而对于机械设计技术与机械制造技术是十分繁杂的, 从我国当前的工业技术水平看, 在现代机械设计及机械制造技术中, 还存在一些不足, 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现代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相关技术的发展, 必须更加积极的投入到相关技术研究中, 采取有效的措施, 解决各种问题, 从而促进我国制造工业的现代化发展。
对于传统的机械设计, 其十分落后, 主要是依据手工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思维封闭严重, 同时传统的机械设计技术比较单一, 在设计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不足, 如产品设计周期过长、机械制造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协调性不强等, 这些缺陷会对机械产品质量带来极大的影响。经过多年的发展, 我国在机械设计技术上获得了不错的'成果, 在各个方面都有所突破, 特别是在近几年,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 各种机械设计高新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 如智能设计技术、数字化设计技术等, 极大的提升了机械产品设计质量。
对于传统的机械制造, 与机械设计十分相似, 传统机械制造技术依然是以手工制造为主, 对各种社会产品进行生产, 这种制造手段十分落后, 其一方面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 同时还无法确保产品的精准度, 影响到机械产品生产质量。随着现代化机械制造技术的出现, 极大的改变了这种状况, 以数控、加密为基础的现代化机械制造技术, 可以更加快速、精准的实现产品加工、生产, 有效提高了机械加工效率, 促进了机械加工产业的发展。
在信息时代下, 机械产品设计与制造越来越自动化、智能化, 这也使得现代机械产品具有系统化、智能化的特点, 同时, 在新时期下, 随着人们个性化需求越来越高, 使得现代机械产品也具有很高的个性化特点。对于智能化, 主要是在进行现代机械产品设计、制造时, 经常会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急性, 使得机械产品具有更强的功能;对于系统化是指在进行现代机械产品设计时, 往往会通过多个设计元素, 组合成一个固定系统, 其各个元素相互独立, 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层次关联。同时在机械产品设计、制造过程中, 会针对产品的不同功能, 进行相应的模块设计, 通过模块组合, 形成一个系统。
在输送系统中, AGV技术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在磁带导引、速度决定路径属性上具有明显优势。AGV系统主要包括行走机构、传感系统、控制系统、车载系统、导航系统、其他组件等几个方面, 其性能参数如下表1所示。在AGV技术中, 车体由两个驱动轮和两个万向轮支撑, 通过直流伺服电机, 在额定工作状态下, 对电机速度进行控制, 实现机械设计的控制。
在现代机械设计中, 数字化是十分常见的技术, 数字化背景下, 机械设计的效率、设计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进而促进了机械产品的整体性能。在数字化技术中, 主要是利用数字建模实现初期设计, 然后在计算机中进行运行调试, 寻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 并加以改善。在现代机械设计中, 数字化设计技术是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出发的, 其可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并且具有很强的设计可靠性。
如果说数字化设计技术在现代机械设计中占据核心地位, 那么并行化设计技术就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究其原因为在不同领域中机械产品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相应的就需要完善机械设备的功能, 同时, 让不同机械设备能相互协调工作, 共同完成相应工作, 进而在设计机械设备的时候就不能单纯的考虑一种机械功能需求, 还应并行的考虑其他机械产品功能需求, 最终让不同机械设备的功能相互补充, 有效提升社会生产力机械水平。
在机械设计领域中, 自动化技术被广泛的应用, 并且机械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占据一定的地位, 这就对机械自动化设计进程提出相应的要求。在进行设计的时候, 机械设计师应充分采用智能化设计技术, 科学合理的完成机械设计工作, 最终使得智能化体系得到很好的完善。在新时期下, 机械设计需要朝着更加适合市场竞争的方向发展, 要根据市场引导, 对机械产品的性能进行优化设计, 并注重节能环保绿色设计, 这也是符合社会主流的关键方向。
4.1 数控加工技术
为有效的提升生产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和保障产品质量, 就需要机床具备较好的灵活性和通用性, 同时, 对于加工中的自动化提出更为高的要求。在这种环境中, 数控加工技术应运而生, 其被广泛应用到零件形状复杂、高精度要求的中小批或是单件产品成产中。当前, 数控加工技术得到飞速的发展, 且应用领域也逐渐拓宽, 如从之前单纯的航空领域逐渐拓展到机床和汽车等制造产业中。
在上世纪中,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为制造领域较为杰出的领域, 同时, 在计算机制造行业中其也属于成功的案例, 是一种多科学综合技术, 同时也是当前发展最为快速的一种技术, 已经初步形成了产业链。计算机设计与制造技术应用在机械制造产业中, 可以极大的促进生产规模、生产效率的提升, 这对于机械制造产业的集群发展有极大影响。
4.3 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技术
近年来, 伴随着计算机、航空航天、激光、自动化控制系统等的快速发展, 使得当前的加工技术也越来越先进。目前机械加工精度已经达到了0.01μm, 并逐渐朝着纳米级发展。精密加工技术和超精密加工技术是当前机械制造技术的最前沿技术之一, 已经成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技术, 在现代尖端产品生产中, 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4 超高速切削、磨削技术
对于超高速加工技术, 主要是利用超硬刀具、磨具, 通过高自动化、精度、高柔性的制造设备, 实现高速运动, 从而达到加工精度、提高材料去除率、提升加工质量的目的。超高速切削、磨削技术具有热变形小、切削力小、加工精度高、加工成本低等优势, 在机械制造中有十分广泛的应用。
在常规的机械制造体系中, 产品在生产过程中, 需要使用大量的夹具, 这一方面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资源, 另一方面还加剧了产品准备时间, 容易引起制造过程瓶颈, 从而引起了响应速率低、生产成本高等问题, 降低了机械制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此, 可以将少无夹具制造技术应用在机械制造中, 以此来提升产品生产效率。此外, 还可以尝试利用虚拟轴机床, 这种设备属于机床与机器人的混合物, 具有很强的模块化程度, 其结构比较简单, 动态响应快, 能改善以往机床设备中的不足, 有利于机械制造质量提升。
5 总结
综上所述, 在机械制造业中, 现代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技术具有十分紧密的关联, 两者息息相关, 共同促进。从两者的性质看, 机械设计水平会对机械制造水平带来极大影响, 同时机械设计又需要以机械制造为基础, 因此, 在实际中, 必须加强对现代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技术的研究, 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现代机械制造业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5]辛富兵.现代化机械设计制造工艺及精密加工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7, 23 (04) :148.
[6]张丽.机械设计制造中的CAD技术应用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 2017 (03) :35.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1th.cn/articles/61626.html